软件组件的COM技术与普通面向对象技术的比较
COM既提出了组件之间进行交互的规范,也提供了实现交互的环境, 因为组件对象之间交互的规范不依赖于任何特定的语言,所以COM也可以是不同语言协作开发的一种标准。
面向对象的主要目标是使系统对象化,良好的对象化的结果,就是系统的各部分更加清晰化,耦合度大大降低。
面向对象的软件工程是面向对象的,面对问题域中问题的客观存在;开发效率不同 面对越来越复杂的软件系统,传统的软件工程已经无法胜任。在实践中,人们呼唤着能够适应复杂系统开发的软件工程方法论和软件开发技术的诞生。
什么是COM组件技术
COM(Component Object Model,组件对象模型)是微软公司于1993年提出的一种组件技术,它是一种平台无关、语言中立、位置透明、支持网络的中间件技术。组件对象模型,一种面向对象的编程模式。
COM是Component Object Model (组件对象模型)的缩写。是微软公司于1993年提出的一种组件技术,它是一种平台无关、语言中立、位置透明、支持网络的中间件技术。组件对象模型,一种面向对象的编程模式。
COM(Component Object Model,组件对象模型)是微软公司于1993年提出的一种组件技术,它是一种平台无关、语言中立、位置透明、支持网络的中间件技术。
COM技术的简介
所谓COM(Component Object Model,组件对象模型)是一种说明如何建立可动态互变组件的规范,此规范提供了为保证能够互操作,客户和组件应遵循的一些二进制和网络标准。
在软件领域,COM 的全称是 Component Object Model 组件对象模型。它的技术核心是面向对象编程。在硬件领域,COM 是指金属氧化物关导体,也指由金属氧化物关导体制作的集成电路。
COM+标志着Microsoft的组件技术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度,它不再局限于一台机器上的桌面系统,它把目标指向了更为广阔的企业内部网,甚至Internet国际互连网络。
指组件对象模型,把程序某些部分设计成组件,组件由对象组成,对象则提供接口,接口完成类似的功能。程序把各个组件利用起来组成应用系统。就象机器零件一样,生产零件、最后总装。
com的技术内幕
1、对于初学者来说看书的顺序应该是首先看《COM原理与应用》,然后看《COM技术内幕》,最后看《COM本质论》。《COM原理与应用》是2002年03月清华大学出版社出版的一本图书,作者是潘爱民 刘彤。
2、COM/DCOM/ATL/COM+---《COM技术内幕》未知阶段:《数据结构》,《算法导论》这些基本是编程的核心了,编程的很大情况都依赖于算法的实现,这个两门基本要深入研究,这是决定编程能力的核心标准。
3、是的,建议你去看一下《COM技术内幕》这本书!内面的第四章就是讲的这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