摄影如何控制曝光?
光线是摄影艺术创作的基础,摄影是依赖于光线而存在的。
光与摄影是什么关系呢?
从技术方面来看,各种被摄景物之所以能够由客观环境中的可见形象,转化成为照片上的可视影像,是由于镜头的光学结像和感光胶片通过曝光而产生光化反应所取得的。曝光,是决定摄影技术质量的关键。
从艺术方面来看,光是现场摄影作画必不可少的重要条件,是塑造被摄对象形象的重要手段。用光,是决定摄影艺术质量的关键。
摄影用光有赖于曝光技术,也就是有赖于正确和巧妙地控制曝光。①曝光的意义
我们手中的照相机所面对着的自然界,是一个五彩缤纷、层次丰富、光线变化无穷的世界。摄影的目的就是要用感光胶片记录现实生活中富于变化的各类事物。这一切取决于使感光胶片达到正确曝光。无疑曝光不正确的底片是不可能获得良好艺术效果的。
初学者,首先接触到的问题,大概都与摄影曝光有关,就是想通过正确的曝光获得一幅理想的摄影作品。为了解决这一问题,需要较深入地研究并掌握曝光控制的理论与概念。●曝光的定义
曝光,是让光线通过镜头形成结像光,进入暗箱到达感光片上,使胶片感光乳剂在光化作用中产生潜影。
感光片的乳剂层中具有感光作用的卤化银微小晶体,在光线照射下发生潜在的光化学变化,形成了人的肉眼无法观察到的影像,故称之为潜影。将已曝光的胶片经过显影、定影工艺处理,潜影即变为可见影像,这时的影像是负像,经过暗室印像、放大工艺处理,负像即变成与原景物明暗相同的正像,这就是摄影的最终产品——一幅理想的照片。在摄影的整个过程中,影响底片上负像密度形成的首要因素是曝光组合的确定,其次是胶片的冲洗工艺。这两个因素是决定底片密度正确与否的关键。
正确曝光的含义简单说来应该是:在适当的时间里让感光片受到适当的光量照射。
曝光的定义,如果予以科学的解释的话,即是:光线的强度乘以光线所作用的时间。定义中的“光线的强度”,是指感光片受光线照射的强度,即照度(以I代表照度,单位是勒克司)。定义中的“光线所作用的时间”, 是指感光片受爱线照射的时间,即曝光时间(以T代表曝光时间,单位是秒)。 曝光量的计算单位是勒克司·秒。以E代表曝光量,即可得到曝光公式如下:
E(曝光量)=I(照度)×T(曝光时间)
依据这一公式,若要取得一定量的曝光量,则光强度愈大,曝光时间愈短;光强度愈小,曝光时间愈长。如果光的强度增加一倍,曝光时间就需减少一半,假如光强度为2,时间为4,曝光量则为8;如果光强度为4,时间为2, 曝光量仍为8。●“正确曝光”的概念
摄影者为了达到正确曝光的目的,必须依赖照相机本身的两个重要装置来控制曝光,即快门与光圈。对于摄影曝光来说,它们的作用犹如两道限制光线通过的“光闸”:快门是控制光线在感光片上仪的时间;光圈是控制光线到达感光片上的数量。前者是控制曝光时间之长短;后者是控制通过镜头光量之多少。快门与光圈恰当地配合,即可得到所需的曝光量,达到正确曝光的目的。
所谓“正确曝光”,只是相对而言。绝对的正确曝光是不存在的。其原因有三:第一,感光材料的宽容度容纳不下自然界中景物的这度差。自然景物的亮度反差最大可达1:10000,摄影通常接触的景物亮度反差大约是1:200左右。1:128左右的胶片宽容度,势必容纳不了,1:30 左右的相纸宽容度更是无能为力,只好任其损失相当一部分层次。要想弥补这一点,就需要从光线照明和曝光控制方面来解决。第二,从摄影用光、拍摄技巧和所设计的画面效果等艺术表现手法上看,“正确曝光”的概念也会因景而异因人而异。为了追求不同的艺术效果,以同样的器材面对同一景物,如选用不同的曝光组合,可以拍摄出完全不同效果的两幅作品。第三,后期冲洗加工的因素,对曝光具有不可忽视的影响。
所以,在掌握“正确曝光”时,既要考虑到技术技法方面的因素,又要考虑到艺术手法方面的因素。总之一句话:千万不可忘记“正确曝光”在摄影实践中的应用价值和艺术因素。②等量曝光与选择曝光
摄影曝光的目的,是为了获得一幅令人满意的照片画面,但是这与对曝光组合的选择关系极大。 ●等量曝光
我们清楚地了解这样一个浅显的道理:开戾得较大的光圈要比收缩得较小的光圈能让较多的光线通过镜头到达胶片上,较低的快门速度要比较高的快门速度能让光线较长时间地停留在胶片上。由此可以演变为以下情况:光圈f/1.8与快门速度1/500秒相组合,和光圈f/4与快门速度1/100秒相组合, 所获得的曝光效果是一样的。它们又和中级光圈f/8与中等快门速度1/25 秒相组合所获得的曝光效果是一致的。这就叫作等量曝光。
上述三组曝光组合的曝光量是相等的,体现在底片上的密度是一致的,体现在黑白照片上的影调层次是一致的,体现在彩色照片上的色调还原与再现是一致的。但是它们三者之间在画面效果上存在着两个重要差别:一是由于光圈的大小形成了不同的景深;二是由于快门速度的高低构成动体影像的不同清晰程度。●选择曝光
由等量曝光的原理使我们知道,不同曝光组合的等量曝光,可以获得底片密度相同的曝光效果。然而,以摄影实践中,应该根据拍摄题材和被摄对象的不同,在可以产生相同密度的若干曝光组合中,选择最佳的一组曝光组合,来表现所拍摄的主题。这就是选择曝光的概念。
初学摄影者在某种条件下,由于运用某一曝光组合(假设是f/8、1/100秒)获得了“满意的照片”,这种“意外的收获”促使某些爱好者把它奉为“万能曝光组合”,在以后的拍照中往往抓住不放,不分场合地沿用下去,而不去认真考虑根据不同的拍摄条件和不同的被摄对象,选用不同的曝光组合,来创造良好的画面效果。
那些富有经验的摄影家,从摄影的理论和实践经验中得知,f/8、1/100秒只不过是若干可供选择的曝光组合中的一组而已,尚有许多组合是可以选用的。尽管每组快门和光圈均能产生等量的曝光效果,而画面中景深与动体清晰程度却大不相同。具体采用哪一种曝光组合,必须认真考虑。是用较小的光圈去获取较深远的景物清晰范围呢?还是用较高的快门速度去抓取被摄动体的“凝固影像”?或是用极短的景深使背景虚化以突出主体?还是以较慢的快门速度增强动体的动感?等等。这一切都需要摄影者动脑筋来思考并加以选择,这决不是那些“自动相机”所能解决的,因为“自动相机”并无思维能力。具有形象思维能力的摄影家可以得心应手地操作照相机去完成自己的构思,这或许就是相机的“自动曝光”与人的主动“选择曝光”的区别所在。 ●倒易律及其失效
在摄影曝光中,经常会遇到有关倒易律和倒易律失效的问题,必须从理论和实践两个方面了解和掌握它。●倒易律
曝光的定义告诉我们,凡是曝光量相等的胶片,显影后它们的负像密度是一致的。在曝光量公式中,照度和时间量值是可以互相置换的。例如:照度为100勒克司、日曝光1/100秒,与照度是1勒克司、曝光1秒,它们之间的曝光量是等值的。这种照度和时间量值可以互相置换的关系,在摄影曝光上叫倒易律,也称作倒数律或互易律。
在摄影实践中,感光片的乳剂层对光线的感受程度,一般只局限于一定范围内方能产生正常曝光效果。如果超出所限定的范围,感光乳剂层是不可能不折不扣地严格遵守曝光定律的。当感光片的乳剂层受到光线照射的照度太大或太小时,或者曝光时间过快或过慢时,本来是等量的曝光值却不一定能产生相同的曝光效果。如当光线减弱到极低暗的程度,即使相对地大量增加曝光时间,也不一定能获得满意的曝光效果;相反,当光线照射程度极明亮时,以极高的快门速度把曝光时间缩短到极短的瞬间,也不一定能获得满意的曝光效果;相反,当光线照射程度极明亮时,以极高的快门速度把曝光时间缩短到极短的瞬间,也不一定能获得良好的曝光效果。上述两种现象称为受光衰竭。例如在天文摄影中拍摄亮度微弱的星空时,或以电子闪光灯在极短的瞬间摄影,均可发生受光衰竭的现象。不同的感光材料受光衰竭程度不同,彩色胶片较之黑白胶片更容易产生受光衰竭问题。这种现象的产生,是由于感光片对光线反应有惰性引起的,光线极暗或曝光时间极短,光线难以穿透感光乳剂内层,所以使胶片的光化作用减退。假设用同一种胶片,照度为1000勒克司、曝光1秒, 比照度1勒克司、曝光1000秒所产生的银影密度要大。这种现象就是倒易律失效。●倒易律失效
在摄影曝光上称之为倒易律失效的概念是:以同样的曝光量作用于同一种感光胶片,而产生不同的密度。
倒易律打效的现象,在摄影过程中常常可以碰到,在拍摄阶段可以碰到,在暗室放大阶段也可以碰到,黑白片和彩色片的摄影中都可以碰到。在黄昏和拂晓时分以及室内光线很暗的条件下,曝光时间很长,还往往曝光不足,或产生色彩漂移现象。
倒易律失效在摄影曝光中应该注意掌握。使用各种胶片,均应充分了解它的性能,尤其要注意胶片生产厂家所提供的倒易律特性的曝光增量数据。例如美国柯达35毫米胶片,在暗弱的光线下拍摄,当测光表测量出来的曝光时间分别是1秒、10秒和100秒时,实际需要的曝光时间则应分别是2秒、50秒和 1200秒; 反之, 在高速电子闪光灯下拍摄,如测光表测量出来的曝光时间是1/10000秒时,拍摄时则需比正常情况的曝光增加半级光圈。
为了适应摄影的不同需要,为了解决倒易律失效问题,国外一些感光材料生产厂家专门生产了分别适应于长曝光和短曝光的胶片。长曝光型胶片标有 L字样,适用于1/10秒至120秒或更长时间的曝光;短曝光型胶片标有S字样,适用于1/10秒至1/2000秒或更短时间的曝光。④曝光与底片密度
摄影曝光的目的,是为了获得一张密度正常的底片。因此,应当了解什么是密度,还要掌握密度对影像效果的影响。 ●密度的概念
密度,是指感光材料经过曝光、显影、定影之后,在底片的单位面积上银粒沉积量,用以表示变黑的程度。通常把这种黑度称作密度。
感光片乳剂层中的卤化银在曝光、显影过程中,依照被摄景物不同的明暗程度,被还原为不等量的金属银。金属银是不透明的微粒物质,对光线具有吸收和阻挡作用。从景物亮度方面来解释,当被摄景物受明亮光线的照射,其反向光的强度就强,摄影曝光显影后,越是明亮部分,还原的银粒越密集,银粒沉积愈多,透明度愈低,观察起来,被阴挡的光线多,透过的光线少;反之,越是阴暗部分,还原的银粒越疏散,银粒沉积愈少,透明度愈高,观察起来,被阴挡的光线少,透过的光线多。
底片上银粒沉积量的不同,构成了黑度不同的影像。由于密度具有不同程度的阴光能力,所以密度的大小可以根据透过光线的多少来测定。●密度与影像效果
从摄影日光量方面来解释,曝光量愈大,胶片的感光愈过度,沉积的银粒愈多,影像的黑度愈深,负片的密度愈大;反之曝光量愈小,胶片的感光愈不足,沉积的银粒愈少,影像的黑度愈浅,负片的密度愈小。由此可见,曝光量直接影响着胶片所形成的密度。曝光过度和曝光不足,都不可能获得“理想的密度”,只能任其损失亮部或暗部的层次。
完美的影像效果,是依赖于曝光正确所产生的底片密度来获得的,任何曝光过度或曝光不足的底片,是难以印放出影像效果理想的照片来的。曝光过度的底片,景物明亮部分的黑度深,密度大,所印放出来的照片影像,只能有限度地表现出景物阴影部分的一些影纹和层次,明亮部分的影纹则一片白色,毫无层次质感。曝光不足的底片,景物的亮度被大量损失,底片普遍黑度浅,密度小,呈现透明或半透明状态,所印放出来的照片影像,只能略微表现出景物明亮部分的某些影纹层次,阴影部分的影纹层次则消失在一片灰黑的影调之中。不言而喻,要想获得层次丰富、反着正常、影调明快的影像效果,只能依靠曝光正确、密度正常的底片。⑤曝光与宽容度
在摄影曝光时,要使被摄景物的明暗层次比较正确地体现在底片的密度变化中,首要环节是控制曝光的问题。此外,还有一个影响景物层次转换为影调层次的因素,即宽容度。●宽容度的概念
宽容度,是指感光材料按比例正确记录景物亮度范围的能力。被摄景物表面由最这部分至最暗部分的差别,可以用明暗间的比例数字来表示。假设:景物最亮部分比最暗部分要明亮50倍,那么它们之间的比例数字是1:50,这就是景物的明暗差别。感光片所具有的正确表现被摄景物明暗差别的能力,即为感光材料的宽容度,通常也称为曝光宽容度。
黑白胶片的宽容度是1;128左右,彩色负片的宽容度在1:32~64左右, 彩色反转片的宽容度仅为1:16~32左右,相纸的宽容度大约在1:30左右。
在摄影曝光中,使用宽容度较大的感光胶片去拍摄亮度差较小的景物,即使曝光量稍微多一些或少一些,对底片密度的影响不大。从实用的角度来讲,感光胶片的宽容度越大,对曝光控制越有利。●宽容度与曝光的关系
曝光与感光胶片宽容度之间的关系,大致存在以下三种情况:宽容度等于景物亮度范围
当感光胶片宽容度等于景物亮度明暗比例数时,感光胶片所能记录的亮度范围正好与景物由最亮到最暗的间距相同,在曝光上没有其他可选择的余地。如曝光稍有出入,即会使明亮部分或阴暗部分的层次受到损害。宽容度大于景物亮度范围
当感光胶片宽容度大于景物亮度明暗比例数时,感光胶片所能记录的这度范围超过景物由最亮到最暗的间距,在曝光上留有很大的选择余地,通常是在可容许的范围内,选用最低曝光量作为曝光标准,这样所获得的底片密度达到最低曝光量的标准,印放照片或拷贝正片均可获得最佳的影像效果。在胶片宽容度大于景物亮度范围的情况下,摄影曝光量的控制即使略有出入,也不会影响到景物明暗层次的再现。宽容度小于景物亮度范围
当感光胶片宽容度小于景物亮度明暗比例数时,感光胶片所能记录的亮度范围远不及景物由最亮到最暗的间距范围,在曝光上很难控制,要想全部记录下景物的明暗比例是不可能的。一般来说,这时应按被摄主体的不同情况,选择曝光的侧重点,以被摄景物主要部位的亮度来作为曝光的基准,兼顾到其他部分的层次。很显然,在这种情况下的曝光,势必要损失相当一部分的亮度范围的层次,其关键在于恰当地确定曝光侧重点,所损失的只是次要部位的一些层次。/FONT
怎么提升自己的摄影技术?
一般有心又有一点天赋的年青人,为学习给家人和朋友留影的技术,在熟悉相机说明书的基础上,轻松之中学习10分钟就可以;要使自己拍的摄影作品能在当地的报上发表一般用心学习,用心学习,有2个月可以实现零的突破;自己拍的摄影作品能参加当地县级的摄影家协会举办摄影展览;能够达到加入县市省全国摄影家协会的入会标准,分别要用1、2、3、5年。能成为一名真正摄影艺术家或有成就的新闻摄影记者,可以值得乐于为之学习奋斗一辈子的事业。
提高摄影技术的方法有哪些?
五个动作,提高你的摄影表现力
1、多拍
多少算多呢,当年用胶片的时候,我们给自己规定的是,每年至少200卷,也就是7000张以上,现在数码了,我觉得,每年至少也保持1万张的拍摄量,你才能保持状态,保持你的手是热的,保持你的眼睛是在看的,保持你是在持续进步或者是持续熟悉的……
多拍不是乱拍,不是说要你见什么拍什么,也不是强制性的要求每天30张……只是要求你每年要若干次的,有目的,拿起你的机器
多拍也不是要你多买镜头,覆盖全焦段,用好你自己手里的镜头就好了……
多拍更不是要你流水账,玩流水账的还是LOMO或者是DC的方式……
对你来说,怎么多拍才是合适的多拍,可能只有你自己才能回答,不管怎么说,每年单反都在降价,即使每年只降价1000块,你每年1万张也就只能折合成本是 1毛一张而已,对于很多人来讲,这还是很贵的……所以既然已经投资买了设备,多拍总不是坏事
2、多看书
摄影书里最重要的一本,就是“安塞尔.亚当斯论摄影”(或者是安塞尔.亚当斯自传),这个书最重要只要看两点:分区曝光原理,以及“冥想”!相对来说,冥想更重要,其实,所谓冥想,就是说,你应该有意识的,设想,你拍出来的片子是什么样的!而不是纯在记录!例如,有些时候你只是在拍摄自己的孩子或者老婆,那么其实你也应该想,你要表现孩子的什么?天真?稚气?小大人的可爱?娇滴滴?还是什么,那么应该是什么构图、光线以及孩子的状态是什么,这张片子拍出来应该是什么样的? 看到这张片子的人会不会按照我的想法说“哦,这个宝宝好稚气啊!……”或者说“真是个小大人……”等等,学会冥想法则,基本是学会摄影的初期,最重要的进步,这关是必须攻破的一关。
看完书你可能会说,冥想法对于亚当斯那个时代是总要的因为都是黑白胶片啊,他不能看到他拍摄的东西实际是什么样子啊只能等到从暗房出来啊,那我们现在都数码了冥想法还重要么? 我想回答:依然非常重要。
我也知道,无忌也曾经有什么所谓“高人”以布列松“决定性瞬间”为理论驳斥“冥想”,我想说的是,如果不从“冥想”或者说“预见结果”的方式入手的话,基本上,你永远也不可能掌握“决定性瞬间”,这两者并非相悖,而是相辅相成的。
至于分区曝光,也只要知道基础理论即可,这样能让你学会处理复杂光源的情况以及学会在亮部和暗部中做选择,压缩分区的部分和在暗房中如何进行后期处理的部分,一般爱好者现在基本用不上了……
另外一本最重要的书,是《纽摄》,只看上册即可,基本要求背下来,哈哈哈,没那么严肃啦,其实这本书在学摄影初期,对于技术功底是最好的帮助,要常翻常看,一些大家经常问的什么“这种情况我到底应该是+EV还是-EV”以及“我该用点侧还是全区测光”等等初级问题,这本书都有明确的理论解读,完全看懂纽摄,基本上你的“基本功锻炼”也就至少完成了一半。
3、给自己设定一些主题作业
所谓作业主题,即给自己安排一些作业,进行一些小专题的拍摄,原因是:其实我们大多数日常拍摄都是无主题或者说是无“表现”的,小品居多,或者说是随机拍摄居多,而进行一些 专题练习,则可训练自己的“表现力”,举例:我以前的老师,要求我们每年必须拍摄一次故宫,称为“固定场景写生练习”,时间你随便,但是,你必须处理出来不同的效果和主题表现,例如:雨中、雪中、故宫的游人、谁在维护故宫、门廊等等等等,每个城市其实都有这种适合 作为“固定场景写生练习”的地方,我相信都有, 命题不必很大,这样,最多三次,你会发现你没的可拍了,于是你就必须找到新的 表现方法…… 我自己,故宫拍了6次, 首都博物馆拍了4次……这种 给自己安排的主题作业,也可以不是那么严肃的,例如: 我家邻居们、 我的宝宝在200X年的成长,我家门前的路……等等等等,根据你的兴趣来即可,关键是,教会自己如何组织片子和拍摄内容,在既定的场景里,表达一个“主题”!
起先,你可能会在一次拍摄中,挑选出来40张片子,来组成一次的作业专题,缺了哪张都觉得不完整……后来你会发现,其实20张作为一个专题已经足够了,你要表现的 东西绝对不会需要40张片子……再后来,你会发现,想说明一件事情或者跟看照片的人沟通一个“主观意识”,10张足够了! …………直到你发现,其实,一张就足够表现这个主题了,那么,基本上你已经 “成大家”了,也就是说,你已经捕捉到决定性瞬间了,哈哈哈哈……当然,这种主题因为其本身设定的命题大小,会有表现上的差别,越大的主题越难,因此,设定一些相对小的主题在初期会是有帮助的。
不论你是否最终成功的训练了自己的“主题表现能力”,即使没有成功你始终停留在20张以上的水平,那么,针对统一场景下不同表现、不同视角的思路,也会教给你在实际拍摄中“换个角度则换个天地”的思路,这始终是有益的!
4、这个很重要,非常重要,就是:给自己做总结
你每年 1万张,其中还包括一些“小专题”,那么你需要定期的总结,总结的方法如下:
A,选出你认为你拍的很好的片子,或者说,我现在让你删了这1万张,哪些是你舍不得删的,不管为什么,当然,删了老婆的照片她会不给你吃饭这样的片子你另外存就好了,剩下的片子,建议你好好看看,给每张片子一个理由,为什么你舍不得,并且,想想当时你在什么情况下,拍摄的这个片子,当时有没有冥想,而那个冥想是什么……不要问别人,问你自己!
B,这个动作基本上三个月或者半年应该做一次,然后过一段时间,再从中挑选,看看哪些其实是没必要留下的删了完了……别忘了,你对有些主题是定期重新拍的,所以别怕……总会比上次剩下的少的,呵呵,于是再看看,为什么留下这些片子……循环往复,直到,你确实没办法删了……实话说,我基本上以前的自己给自己做的“主题作业”的片子,全都删完了……
C,这个总结的意义在于,除了你会发现你的进步和进步的原因,并有意识的寻找进步的机会外,你还会发现很多你平时不会注意到的东西,例如:
你会发现,有些焦段,对你来说非常容易出片!举例,对我来说,我最多留下的片子是35-50焦段的,我最不善于处理的是比24更广的广角,而85以上的长焦,我几乎不用……靠,直到我学摄影12年之后我才发现,对我来说,我其实一个35一个50就足够了。
你会发现,其实你很少用1.4、1.8、2.4的光圈……或者是你总是习惯性的用最大光圈(实话说,无忌大部分片子不是景深太浅用了太多大光圈,就是根本忽略景深处理让全部画面停留在一个“面”上),这个时候就需要调整你对曝光的认识了……你会发现你可能不善于处理景深,那么有意识的练习就好了。
你会发现,你最多留下的片子是人像,或者是纪实,或者是环境人像,或者是人文……等等,尽管,你可能说“这是我平时没机会出去玩进行我所喜欢的人文和风光拍摄造成的,我其实不想只拍我老婆和孩子……”,但请相信我,这就是你的风格,不要不承认,你买了相机之后,为了拍“这些东西”,花了你最多的时间!并且留下了至今为止你最好的片子!那么这就是你的方向!你现在喜欢人文但是没时间出去拍,相信我,你以后也不会有时间的……那谁曾经说过,拍好身边的比什么都重要,就是这个道理,至少,你老婆和孩子以及你,在你没有办法出去拍风光人文而在家拿他们瞄准的过程中也取得了很大的乐趣,就拿这个当方向吧别犹豫了……当然,你也可以在发现这个情况后,召开家庭会议宣布每年出去玩两次以修正你的方向……只要你老婆支持你给你饭吃。
你还会发现一个最有趣的事情,你还会问“我该买什么镜头”么? 你还会问“我到底是该买85还是35”么?你还会问“16-105适合我还是18-250适合我”么? 都不会了, 因为,你的照片已经告诉你,你该在哪个方面形成你的主力器材阵容(该向哪个方向投资),以及,你该向哪个拍摄方向发展。
5、多看片子
多看照片!多看优秀的画册,看看人家怎么拍的,设想如果是你在那,你会怎么拍, 多看优秀作品,多看其他有通感的艺术门类例如西洋绘画……多积累自己的艺术见解,丰富自己……
以我为例,小弟眼拙,对“新派”的类似“不完整构图”也欣赏,但是偏偏我长了一个近似“古典”或者说“学院派”的眼睛,没办法,我就是不可能向“新锐”风格发展了,哈哈哈,所以,我花时间,3年时间,买了N多书,当闲书慢慢看就好了,看了全部从古典、歌特到洛可可的艺术史,以及大部分名画(当然史看画册)……很遗憾,我现在还只停留在看上,没有能够融汇于拍摄上,天资太低,哈哈哈……凡是喜欢“古典学院派”的,我给你们一个中国我最近看到的“大师”,你们去找中国摄影07年8月号,里面详细介绍了吕楠,其中一组黑白的 《四季》是在藏区拍摄的,太牛逼了!!!
如果是时尚派的,那么多看的应该是国外的时尚杂志,注意啊,国外的,国内的可能也就“VOGUE”了,以前国内的时尚cosmo的片子也不错,最近好像一般化了……这方面,主要还是要看国际的时尚大片,别看国内摄影师的了,半吊子比较多…………如果是人文风格的,估计美国国家地理和法国一些摄影师例如布列松等的,就不能不看了,这也是我最喜欢的风格之一。
关于所谓流派的问题,只是小弟的一点浅见,希望大家多给出一些好的片子、好的书的推荐,以帮助我们大家都丰富视野。
总之,挑选自己喜欢的片子,多看,在自己家做一个由这些照片组成的照片墙(或者画报上撕下来的你喜欢的广告大片墙),定期更换,培养自己的眼睛,学语言不是最好的就是有语言环境么,我们也给自己的眼睛创造一个环境……并且你可以把你自己的片子也贴上去试试看看,呵呵,你会更好的学习风格、构图和光线……
想学习摄影技术,怎样才能学好摄影技术?
学习摄影必须了解相机参数的三大要素 。光圈, 快门 ,ISO ,其中知识点较多, 只有了解清楚了这些才能拍出曝光准确的照片 。多拍!勤能补拙,不是每个人都是天才 ,大部分的人显得并没有多么优秀 ,拍出来的照片不好看怎么办 ,这时候一点要多拍, 当你拍一千张中都挑不出一张满意的作品是 ,那就拍一万张, 两万张 ,总能拍到自己满意的作品。
怎样提高摄影技术
呵呵。一是要努力学习有关的摄影知识,提高理论水平;二是要勤学苦练习,没事出去拍,回来后认真分析对比,找出缺点和不足下次改进,掌握拍摄的技巧。老美要培养一个摄影师,原来的时候就是让他每天拍个胶卷。现在有数码了,你可以没事就拍,回来自己在电脑整理让众多网到评头论足,对你提高应该很有好处。
手机摄影有什么技巧?
你手机里是不是躺着很多拍照修图软件,但其实连自带的相机功能都没有研究过?被说中的人请自觉到下面排队点赞。自手机摄影开始流行,大家就陷入一个误区:手机摄影很简单。相比于专业摄影设备,手机操作确实很简单,但这不代表用手机拍出一张好照片也是件简单的事。手机摄影也需要掌握基本功,暂时放下手机里那些花里胡哨的拍照修图软件,舍弃那些千篇一律的特效和滤镜,从最基础的自带相机功能开始学起吧。(以iphone自带的相机功能为例。)1,快捷键打开相机:除了众所周知的在主屏幕轻点相机按钮打开,在锁屏状态下向左轻划屏幕,同样可以打开相机。快门按键:除了相机里的白色快门按钮,任意音量键都可以充当快门按钮,在不方便按屏幕的时候使用。连续拍照:长按快门按钮可以快速连续拍照,快门按钮上方会显示已拍数量。 连拍照片会保存为一组照片,相册里照片左上角会有“连拍快照标志”,要从中选择保留的照片,可以打开“选择...”,然后轻点要选择的照片,适合抓拍时使用。这类快捷方式一定要知道,就像是word的快捷键一样,别看只是很简单的一个功能,但使用频率非常高。2,设置在设置-相机中有很多功能可调整。网格:打开网格,拍摄时会自动出现九宫格,可以用来构图和对准地平线。录制视频/录制慢动作视频:可以调整视频帧速率和分辨率,帧速率越快,分辨率越高,不过最后生成的视频文件也越大。HDR(高动态范围):它的功能是把多张不同曝光度的照片智能合成一张照片,给照片增加更多高光和阴影部分的细节,使亮处不过爆,暗处也能看清,尤其适合在对比度高的情况下使用。打开智能HDR,系统默认在最有效的时候使用它(系统控制),关闭智能HDR,则可以在摄影时手动打开或关闭。▲不用HDR的话,窗户处可能会过爆,室内也会更暗。3,对焦和曝光对焦和曝光是手机摄影技巧里最核心的功能。对焦:简单来说,对焦是确定画面中最清晰的部分。打开相机,手指轻点屏幕,会出现一个黄色小方框,黄色小方框内为对焦区域,是画面中最清晰的部分。如果对焦点在前景部分,则后面的景物会虚化,如果对焦点在后景部分,则前面的景物会虚化,运用这一功能可以拍出景深效果。曝光:简单来说,曝光是调整明暗程度。打开相机,在不同地方轻点屏幕,会发现画面明暗有所变化。轻点画面中亮处,整体画面会变暗,轻点画面暗处,整体画面会变亮,这是系统根据对焦点在自动调整曝光,也叫测光。但更多的情况下需要人为手动调整曝光,黄色小方框右侧有一个小太阳,上下滑动小太阳,就可以调整曝光度。手动调整曝光时,注意不要过爆或过暗,保留画面中更多细节,之后修图可以继续调整亮度。自动曝光/自动对焦锁定:长按屏幕直到黄色小方块跳动,意味着为后续照片自动曝光/自动对焦锁定,对焦区域不变,但仍可以调整曝光。想要消除锁定,轻点屏幕其它地方即可。这个功能有一妙用,就是先对准近处某个地方,进行自动曝光/自动对焦锁定,然后把相机移到远处要拍摄的画面上,就可以看到光斑效果。4,不同模式和功能闪光灯:拍人物时尽量不要用闪光灯,会显得人油光满面,但拍水果时用闪光灯,就很有质感。实况:实况照片会捕捉拍摄前后一瞬间的画面和音频,相簿里的实况照片左上角会有实况标记。点击“实况”标记,可以查看动图,点击右上角“编辑”按钮,可以对照片进行编辑,编辑里选择下方最左边的实况圆点,然后左右滑动挑选框,可以从中选择一张照片设为主要照片。 如果你拍摄的是海水这类规律运动的实况照片,还有一个特殊技巧,在相册里选中这张实况照片,然后向上轻划,下方会出现实况,循环播放,来回播放,长曝光四个选项,选择长曝光,就可以看到一张云雾缭绕的照片。倒计时:没有人帮忙拍摄时可以选择倒计时,能连续拍摄十张照片,同样储存为一组照片,点击下面的“选择...”按钮,可以挑选出满意的图片保存。滤镜:相机右上角有自带滤镜,可以直接带滤镜拍照。延时摄影:又称为缩时摄影,可以把几分钟几小时的视频,压缩在一个较短的视频中,尤其适合拍川流不息的街头,落日余晖,星辰变幻,花朵绽放的过程。慢动作:用正常速度录制视频,播放时即可看到慢动作视频。慢动作视频或者视频拍摄时,旁边会有一个白色的快门按钮,可以在录制视频的同时,拍单张照片。人像:选择人像功能时,除了有多重光效可选,还可以调整景深控制,点击右上角的小f按钮,下方会出现景深,左右拖移调整人像模式中照片背景的模糊程度。全景:按照箭头所指示的方向移动屏幕,即可得到一张全景图,轻点箭头可改变箭头左右方向,如果想拍摄竖屏照片,就把手机横放。编辑:在最新的ios13版本中,照片-编辑功能变得更强大了,可以调整曝光、高光、阴影、对比度、亮度......以上就是iphone手机拍摄常用的自带功能,在学习其它进阶版拍摄技巧之前,至少要熟练掌握这些基本功,基础打好了,学更高技巧时才能得心应手。
从哪些方面提升摄影技术?
1、简化构图
一张好相片的要害之一是有着相对简略的构图。摄影构图少便是多,要做减法简化画面,便是画面里的东西要少,可是东西要耐看。假设你把画面拍的太满,你不累读者看得都累,由于眼光不知道停留在哪里。
2、杰出主体
首先,对你的摄影目标精确聚集,其次,假设你的摄影目标是人,让他/她的眼睛直视镜头,把观者的注意力会合到他/她的眼睛上。第三,把被摄物体放在画面正中偏上。
3、改动角度
苏轼有一句诗:“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凹凸各不同“,这句诗的大概意思便是你所在的角度和位置不同,你所看到的庐山也是千姿百态各不相同的,有时候或许你只需要改动一下摄影角度和方位,你的相片就能有质的改动。
4、注意光线
无论什么时候,摄影玩的都是你对光线的运用,它不仅是一个技术性问题比如取得精确的曝光量,它更是一种创造性的手段。相同的景色,昏暗的光线和柔软的光线所展现出的是不同的现象和视觉。
摄影技术难道仅仅是曝光组合加构图吗
首先,你所说的曝光组合,仅仅是机身默认的18%灰度测光下,达到正常曝光的基础参数,这个只属于设备操控的范畴,还谈不上摄影技术。其次,说下构图,一般认为的构图,画面的取景,物体所在图片位置,比如黄金比例,三分,二分啊什么的,这种构图理解是比较肤浅的,构图最主要的目的是突出主次,除了画面比例操控,还可以,通过远景层次的表现,色彩表现,透视,回归等手段多种多样,没有学过美术,绘图,摄影是很难进阶的。说到构图的目的是突出主题,我这里进阶的聊点光影把握。比如滤镜的使用,彩色滤镜,它最主要的作用是吸收特定色彩的光波,达到某种特定色彩的提亮,而非调节色彩,这是黑白摄影管用的手法。这就是所谓的层次感,其实摄影偏向于油画,注重层次,和光影的变化,想要进阶可以学学素描和油画,水墨类对摄影的进阶影响微乎其微。除此之外,还有画面的校正,改变光轴,校正仰角/俯角/侧倾拍摄带来的局部透视变形。说开了,摄影技巧十分繁杂,但由于现代科技的许多技巧被程序曝光和后期软件替代了,说到摄影十个影楼摄影师有二个能吃透摄影就不错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