形式化说明技术(形式化说明技术的方法)

本文导读目录:

目前被普遍采用的程序正确性验证方法是

形式化方法

用于开发计算机系统的形式化方法是描述系统性质的基于数学的技术,这样的形式化方法提供了一个框架,可以在框架中以系统的而不是特别的方式刻划、开发和

验 证系统。

如果一个方法有良好的数学基础,那么它就是形式化的,典型地以形式化规约语言给出。这个基础提供一系列精确定义的概念,如:一致性和完整性,以及定义规范

的实现和正确性。

形式化方法的本质是基于数学的方法来描述目标软件系统属性的一种技术。不同的形式化方法的数学基础是不同的,有的以集合论和一阶谓词演算为基础(如Z和

VDM),有的则以时态逻辑为基础。形式化方法需要形式化规约说明语言的支持。

表达方法有哪些?

不算

只有

(1)抒情。抒情就是抒发和表现作者的感情。它是抒情文体中的主要表达方式,在一般的文学作品和记叙文中,也常常把它作为重要的辅助表达手段。

(2)描写。描写是把描写对象的状貌、情态描绘出来,再现给读者的一种表达方式。它是记叙文,特别是文学创作中的主要表达方式之一。

(3)说明。说明是用简明扼要的文字,把事物的形状、性质、特征、成因、关系、功用等解说清楚的表达方式。

(4)议论。议论就是作者对某个议论对象发表见解,以表明自己的观点和态度。它的作用在于使文章鲜明、深刻,具有较强的哲理性和理论深度。

(5)记叙。记叙是写作中最基本、最常见的一种表达方式,它是作者对人物的经历和事件的发展变化过程以及场景、空间的转换所作的叙说和交代。

10分求动态规划算法的形式化描述

动态规划算法没有一个能表示所有情况的为代码,动态规划是解决多阶段决策最优化问题的一种思想方法,万能伪代码估计很难说出来。

使用动态规划的动机有两种,一种是利用递归的重叠子问题进行记忆化求解,这样的问题一般有比较明显的递归特性,利用递归求解后可以发现其中重叠计算的部分,利用重叠子问题转化成动态规划。还有一种是多阶段决策,所谓决策就对应着状态转移。多阶段最优决策问题也就是使得最后的转移是最优的,对于满足最优子结构和无后效性的问题,都可以分析第i

个状态到i+1状态转移的决策,而且这个决策应该是所有可以选的决策中最优的,这就是动态规划更直观的想法。

有这么一种取巧的方法,如果一个题目说明可以采用动态规划的话,而你却没有动态规划的思路,可以首先考虑用递归的方法来求解,一旦有了递归的思路来解决他,那么一定能够通过逆推求出动态规划的算法。

比如

例题1,已知两个字符串,长为L,求他们的最长的公共子串。'abacad'和'bcaaca'的最长公共子串窜就是'baca'

如果题目要求用动态规划求解,很可能根本没有思路,但是考虑用递归怎么能解决这个问题呢?

比较A[1...L]和B[1...L]这两个字符串的公共子串是不是可以变成求A[1...L-1]和B[1...L-1]的公共子串呢?貌似可以,但是好像少考虑情况了,还应该包括A[1...L]和B[1...L-1]的公共子串以及A[1...L-1]和B[1...L]这两种情况呀。这样就分析出了递归的子结构。而这个递归的子结构就是动态规划的基础。

考虑 如果A〔L〕==B〔L〕那么 LCS( A[1...L] , B[1...L]) = LCS( A[1...L-1], B[1...L-1] ) + 1

否则 LCS( A[1...L] , B[1...L]) =MAX (LCS( A[1...L-1], B[1...L] ),LCS( A[1...L], B[1...L-1] ))

这样就由递推的算法得到动态规划的状态转移方程了。有了状态转移方程,动态规划算法就变成了一个添矩阵算法了,这个伪代码还是很简单的。

什么是形式化?什么是形式模型

形式化方法一般是用一种严格的,精准的方法(一般是数学语言)描述软件,对软件建模。

你可以理解为类似UML建模。只是形式化的方法更难学,你可以理解为离散数学里的各种规约、公式。形式化模型就是你用形式化方法构建出来的模型,可类比UML模型,也可以类比数学建模,甚至可以类比编程代码(编程同样是用编程语言对软件需求的精确描述)

修辞方法形式化的种类和个种类的例句

天狼小星 见习魔法师 三级(640) | 我的贡献 | 我的消息(0/16) | 我的空间 | 百度首页 | 退出

新闻 网页 贴吧 知道 MP3 图片 视频 百科 帮助

添加到搜藏 返回百度百科首页

编辑词条修辞方法

目录

【比 喻】

【拟 人】

【夸 张】

【排 比】

【对 偶】

【反 复】

【设 问】

【反 问】

【引 用】

【借 代】

【反 语】

【对 比】

【顶针】

【引 用】

【借 代】

【反 语】

【对 比】

【顶针】

【简 介】

修辞 修辞是修饰文字词句、运用各种表现方式,使语言表达得准确、鲜明而生动有力。 常用的修辞手法有比喻、拟人、夸张、排比、对偶、反复、设问、反问、引用、对比、借代、反语、顶针。

编辑本段【比 喻】

根据事物的相似点,用具体的、浅显、熟知的事物来说明抽象的、深奥的、生疏的事物,即打比方。比喻能将表达的内容说得生动具体形象,给人以鲜明深刻的印象,用浅显常见的事物对深奥生疏事物解说、帮助人深入理解。

比喻的三种类型:明喻、暗喻和借喻。

明喻 甲像乙 出现 像、似的、好像、如、宛如、好比、犹如

如: 那小姑娘好像一朵花一样。

暗喻 甲是乙 出现 是、成为

如:那又浓又翠的景色,简直就是一幅青山绿水画。

借喻 甲代乙 本体和喻词都不出现

如:地上射起无数的箭头,房顶上落下万千条瀑布。

编辑本段【拟 人】

把物当做人写,赋予物以人的言行或思想感情,用描写人的词来描写物。拟人可把禽兽鸟虫花草树木或其他无生命的事物当成人写,使具体事物人格化,语言生动形象。 如:桃树、杏树、梨树、你不让我,我不让你,都开满了花赶趟儿。

编辑本段【夸 张】

对事物的性质,特征等故意地夸张或缩小。 夸张可提示事物本质,烘托气氛,加强渲染力,引起联想效果。

夸张类别有:

扩大夸张 对事物形状、性质、特征、作用、程度等加以夸大 柏油路晒化了,甚至铺户门前的铜牌好像也要晒化

缩小夸张 对事物形象、性质、特征、作用、程度等加以缩小 我家门前只有巴掌大的地方。

超前夸张 把后出现的说成先出现,把先出现的说成后出现 她还没有端酒怀,就醉了。

编辑本段【排 比】

把结构相同或相似、语气一致,意思相关联的句子或成分排列在一起。 排比可增强语言气氛,加强表达效果。

如:他们的品质是那样的纯洁和高尚,他们的意志是那样的坚韧和刚强,他们的气质是那样的淳朴和谦逊,他们的胸怀是那样的美丽和宽广。 要三个以上!

编辑本段【对 偶】

字数相等,结构形式相同,意义对称的一对短语或句子,表达两个相对或相近的意思。 对偶整齐匀称,节奏感强,高度概括,易于记忆,有音乐美感。

如: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

编辑本段【反 复】

为了强调某个意思,表达某种感情,有音重复某个词语句子。

反复的种类:连续反复和间隔反复,连续反复中间无其他词语间隔。间隔反复中间有其他的词语。

如:山谷回音,他刚离去,他刚离去。(连续反复)

好像失了三省,党国倒愈像一个国,失了东三省谁也不响,党国倒愈像一个国。(间隔反复)

编辑本段【设 问】

为了引起别人的注意,故意先提出问题,然后自己回答。 设问可提醒人们思考,有的为了突出某些内容。

如:花儿为什么这样红?首先有它的物质基础。

编辑本段【反 问】

无疑无问,用疑问形式表达确定的意思,用肯定形式反问表否定,用否定形式反问表肯定。

如:我呢,我难道没有应该责备的地方吗?

编辑本段【引 用】

引用现成的话来提高语言表达效果,分直接引用和间接引用两种。

如:“虚心使人进步,骄傲使落后”,我们应该记住这一真理。

编辑本段【借 代】

用相关的事物代替所要表达的事物。 借代种类:特征代事物、具体代抽象、部分代全体、整体代部分。

如:不拿群众一针一线。

先生,给现钱,袁世凯,不行么?

编辑本段【反 语】

用与本意相反的词语或句子表达本意,以说反话的方式加强表达效果。有的讽刺揭露,有的表示亲密友好的感情。

如:(清国留学生)也有解散辫子,盘得平的,除下帽来,油光可鉴,宛如小姑娘的发髻一般,还要将脖子扭几扭,实在标致极了。

编辑本段【对 比】

对比是把两种不同事物或者同一事物的两个方面,放在一起相互比较的一种辞格。运用对比,必须对所要表达的事物的矛盾本质有深刻的认识。对比的两种事物或同一事物的两个方面,应该有互相对立的关系,否则是不能构成对比的。

如: 有的人活着,他已经死了;有的人死了,他还活着。(臧克家《有的人》)

编辑本段【顶针】

用上句结尾的词语作下句的开头,前后顶接,蝉联而下,促使语气衔接。又称联珠、蝉联、连环。

例如:

大肚能容,容天下难容之事

开口便笑,笑世间可笑之人(佚名题北京潭柘寺弥勒殿联)

痴则贪,贪则嗔,嗔则伤人种苦因,故知痴是苦

戒而定,定而慧,慧而悟道成师匠,当以戒为师

还有一种比较特殊也不太常见的顶针格式,叫连环格(全联相邻的分句全都顶针,且联首与联脚也顶针)。如:

善可亲近,近可闻,闻思修习即臻善

生有老病,病有死,死去活来再受生

楼外青山,山外白云,云飞天外

池边绿树,树边红雨,雨落溪边

总的说来:环环紧扣,引人入胜。

具体地说:议事说理,准确、谨严、周密。抒情写意,格调清新。状物叙事,条理清晰。

本词条对我有帮助

156

参考资料:

1.比拟

2.(1)比拟的特点及作用

3.把物当作人来写,或把人当作物来写,或把此物当作彼物来写,其形式特点是:事物“人化”,或人“物化”,或甲物“乙物化”。其作用是使所写“人”或“物”色彩鲜明、描绘形象,表意丰富。

4.(2)比拟的种类

5.①拟人。例如:杜甫川唱来柳林铺笑,红旗飘飘把手招。

6.②拟物。例如:咱们老实,才有恶霸,咱们敢动刀,恶霸就得夹着尾巴跑。

完善相关词条相关词条:

更多

说明方法句子中心思想

开放分类:

语文,修辞

更多 合作编辑者:

lhnliuhaonan、沉and默is金、幸运星——star、902653、617123474、115168、4995084251、司马晋元、喜NO糖、QQ蓝梦

如果您认为本词条还需进一步完善,百科欢迎您也来参与编辑词条 在开始编辑前,您还可以先学习如何编辑词条词条统计

浏览次数:约 4946 次

编辑次数:19

最近更新:2008-11-08

创建者:libinbintian

最新动态

小桔灯:

关于小桔灯:

小桔灯活动简介

爱心传递,邀您参加

小桔灯活动官方空间

©2008 Baidu 权利声明

  • 评论列表:
  •  笙沉青朷
     发布于 2022-06-11 03:59:35  回复该评论
  • 及A[1...L-1]和B[1...L]这两种情况呀。这样就分析出了递归的子结构。而这个递归的子结构就是动态规划的基础。考虑 如果A〔L〕==B〔L〕那么 LCS( A[1...L] , B[1...L]) = LCS( A[1...L-1], B[1...L-1] ) + 1否则 LCS(
  •  囤梦桔烟
     发布于 2022-06-10 22:50:19  回复该评论
  • 相互比较的一种辞格。运用对比,必须对所要表达的事物的矛盾本质有深刻的认识。对比的两种事物或同一事物的两个方面,应该有互相对立的关系,否则是不能构成对比的。 如: 有的人活着,他已经死了;有的人死了,他还活着。(臧克家《有的人》)编辑本段【顶针】 用上句结尾的词语作下句的开头,前后顶接,蝉联而下

发表评论:

Powered By

Copyright Your WebSite.Some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