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3教育技术学基础(915教育技术学基础参考书)

本文导读目录:

现代教育技术考研科目有什么?就业怎么样

考研科目

2010年华东师范大学现代教育技术招生目录:

初试科目①101思想政治理论、②204英语二、③332教育综合、④923教育技术学基础。

复试科目:

1、教育信息技术综合知识(笔试):包括计算机基础,多媒体与网络技术基础,教育学基础知识)。

2、计算机应用能力综合测试(上机操作)。

3、专业基础知识和综合能力(口试)。

4、外语听力、口语测试。

招生院校

(10028)首都师范大学、(10065)天津师范大学、(10075)河北大学、(10094)河北师范大学、(10118)山西师范大学、(10135)内蒙古师范大学、(10165)辽宁师范大学、(10166)沈阳师范大学、(10167)渤海大学、(10200)东北师范大学、(10231)哈尔滨师范大学、(10270)上海师范大学、(10319)南京师范大学、(10320)江苏师范大学、(11117)扬州大学、(10346)杭州师范大学、(11646)宁波大学、(10370)安徽师范大学、(10394)福建师范大学、(10403)南昌大学、(10414)江西师范大学、(10445)山东师范大学、(10446)曲阜师范大学、(10447)聊城大学、(10475)河南大学、(10476)河南师范大学、(10487)华中科技大学、(10511)华中师范大学、(10514)黄冈师范学院、(10533)中南大学、(10534)湖南科技大学、(10542)湖南师范大学、(10558)中山大学、(10574)华南师范大学、(10590)深圳大学、(10602)广西师范大学、(10603)广西师范学院、(10635)西南大学、(10637)重庆师范大学、(10636)四川师范大学、(10638)西华师范大学、(10663)贵州师范大学、(10673)云南大学、(10681)云南师范大学、(10718)陕西师范大学、(10736)西北师范大学、(10749)宁夏大学。

就业前景

现代教育技术考研后就业不错,专业性比较强,所以不用愁工作的。现代教育技术研究生毕业后一般可以去学校的电教、网络部门工作,教育管理一般去各地教师培训机构从事校长培训工作最对口。就业面教育技术专业会更广泛些。

华东师范大学教育技术学参不参加教育学统考?

教育技术学专业研究方向有:01 教育技术学理论 02 教育测评与信息处理 03 网络远程教育 04 虚拟现实与游戏设计 05 教育培训系统设计 06 信息化教育 07 智能教学系统

初试内容: ①101思想政治理论 ②201英一 ③361高等数学(B) ④885教育技术与C程序设计

后两个都是自主命题的,可以在网上购买历年真题,学校好,专业也好,所以考起来还是有些难度的,不过信念最重要~早准备成功的几率会大大提高~

ps:2010年,我身边同学考得这所学校的教育技术学,但没有考上学术型的,录上了专业硕士。

另外还有一个专业,现代教育技术

考试内容

①101思想政治理论②204英语二③332教育综合④923教育技术学基础

因为考试内容不同,故而应该早些确定专业及研究方向。

现代教育技术考研考什么科目

各学校考试科目不尽相同,2016年华东师范大学现代教育技术招生目录:

初试科目①101思想政治理论、②204英语二、③332教育综合、④923教育技术学基础。

教育技术学研究的基本内容是什么

主要学习教育方面和计算机方面的知识。建议新生学习之钱去看看《教育技术学导论》这本书,这本书将什么是教育技术学,教育技术学是做什么的,以及它的本质是什么。可以先系统的掌握以下关于教育技术学这门专业的基础知识。多学学关于计算机方面的东西,比如说:课件制作。网页制作。动画制作之类的。。对你以后的就业非常有帮助。有一门技术就是本钱。所以新生一定要明白这个理,不然到大四的时候就是一片空白,那样是很悲哀的。顺便说一下,在实践的过程中一定要注重理论方面知识的学习,有了理论才能更好的实践。希望有时间将教育技术学专业的主干课程多看看。其实挺有意思的!希望能帮到你!

教育技术学的理论基础有哪些?

学习理论:行为主义学习理论、认知主义学习理论、人本主义学习理论、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教学理论:布鲁纳的结构-发现教学法、布鲁姆的掌握学习、范例教学、巴班斯坦的最优化教学

教育技术学的理论基础分为哪几大类理论?

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标准

为提高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水平,促进教师专业能力发展,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和《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规定》有关精神,特制定《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标准(试行)》。本标准适用于中小学教学人员、中小学管理人员、中小学技术支持人员教育技术能力的培训与考核。

第一部分 教学人员教育技术能力标准

一、意识与态度

(一) 重要性的认识

1.能够认识到教育技术的有效应用对于推进教育信息化、促进教育改革和实施国家课程标准的重要作用。

2.能够认识到教育技术能力是教师专业素质的必要组成部分。

3.能够认识到教育技术的有效应用对于优化教学过程、培养创新型人才的重要作用。

(二)应用意识

1.具有在教学中应用教育技术的意识。

2.具有在教学中开展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进行教学改革研究的意识。

3.具有运用教育技术不断丰富学习资源的意识。

4.具有关注新技术发展并尝试将新技术应用于教学的意识。

(三)评价与反思

1.具有对教学资源的利用进行评价与反思的意识。

2.具有对教学过程进行评价与反思的意识。

3.具有对教学效果与效率进行评价与反思的意识。

(四)终身学习

1.具有不断学习新知识和新技术以完善自身素质结构的意识与态度。

2.具有利用教育技术进行终身学习以实现专业发展与个人发展的意识与态度。

二、知识与技能

(一)基本知识

1.了解教育技术基本概念。

2.理解教育技术的主要理论基础。

3.掌握教育技术理论的基本内容。

4.了解基本的教育技术研究方法。

(二)基本技能

1.掌握信息检索、加工与利用的方法。

2.掌握常见教学媒体选择与开发的方法。

3.掌握教学系统设计的一般方法。

4.掌握教学资源管理、教学过程管理和项目管理的方法。

5.掌握教学媒体、教学资源、教学过程与教学效果的评价方法。

三、应用与创新

(一)教学设计与实施

1.能够正确地描述教学目标、分析教学内容,并能根据学生特点和教学条件设计有效的教学活动。

2.积极开展信息技术与课程的整合,探索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有效途径。

3.能为学生提供各种运用技术进行实践的机会,并进行有针对性的指导。

4.能应用技术开展对学生的评价和对教学过程的评价。

(二)教学支持与管理

1.能够收集、甄别、整合、应用与学科相关的教学资源以优化教学环境。

2.能在教学中对教学资源进行有效管理。

3.能在教学中对学习活动进行有效管理。

4.能在教学中对教学过程进行有效管理。

(三)科研与发展

1.能结合学科教学进行教育技术应用的研究。

2.能针对学科教学中教育技术应用的效果进行研究。

3.能充分利用信息技术学习业务知识,发展自身的业务能力。

(四)合作与交流

1.能利用技术与学生就学习进行交流。

2.能利用技术与家长就学生情况进行交流。

3.能利用技术与同事在教学和科研方面广泛开展合作与交流。

4.能利用技术与教育管理人员就教育管理工作进行沟通。

5.能利用技术与技术人员在教学资源的设计、选择与开发等方面进行合作与交流。

6.能利用技术与学科专家、教育技术专家就教育技术的应用进行交流与合作。

四、社会责任

(一)公平利用努力使不同性别、不同经济状况的学生在学习资源的利用上享有均等的机会。

(二)有效应用努力使不同背景、不同性格和能力的学生均能利用学习资源得到良好发展。

(三)健康使用促进学生正确地使用学习资源,以营造良好的学习环境。

(四) 规范行为能向学生示范并传授与技术利用有关的法律法规知识和伦理道德观念。

第二部分 管理人员教育技术能力标准

一、意识与态度

(一)重要性的认识

1.能够认识到教育技术的有效应用对于推进教育信息化、促进教育改革和实施国家课程标准的重要作用。

2.能够认识到教育技术能力是教师专业素质的必要组成部分。

3.能够认识到教育技术的有效应用对于优化教学过程、培养创新型人才的重要作用。

(二)应用意识

1.具有推动在管理中应用教育技术的意识。

2.具有推动在教学中开展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促进教育教学改革研究的意识。

3.具有支持教师运用教育技术不断丰富学习资源的意识。

4.具有密切关注新技术的价值并不断挖掘其教育应用潜力的意识。

(三)评价与反思

1.具有促进对教学资源的利用进行评价与反思的意识。

2.具有促进对教学过程进行评价与反思的意识。

3.具有促进对教学效果与效率进行评价与反思的意识。

4.具有对教学管理的效果进行评价与反思的意识。

(四)终身学习

1.具有不断学习新知识和新技术以提高自身管理水平的意识与态度。

2.具有利用教育技术进行终身学习以实现管理能力与个人素质不断提高的意识与态度。

3.具有利用教育技术为教师创造终身学习环境的意识与态度。

二、知识与技能

(一)基本知识

1.了解教育思想、观念和教育技术的发展趋势。

2.了解教育技术的基本概念和应用范畴。

3.了解教育技术的基本理论。

4.掌握绩效技术、知识管理和课程开发的基本知识。

(二)基本技能

1.掌握信息检索、加工与利用的方法。

2.掌握资源管理、过程管理和项目管理的方法。

3.掌握教学媒体、教学资源、教学过程与教学效果的评价方法。

4.掌握课程规划、设计、开发、实施与评价的方法。

三、应用与创新

(一)决策与规划

1.制定并实施教育技术应用计划以及应用技术来促进教育教学改革的条例与法规。

2.能够根据地区特点和实际教育状况,宏观调配学习资源,规划和设计教育系统。

3.能够有效应用信息技术和统计数据辅助决策过程。

(二)组织与运用

1.能组织与协调各种资源,保证教育技术应用计划的贯彻和执行。

2.能组织与协调各种资源,促进信息化学习环境的创建。

3.能组织与协调各种资源,支持信息化的教学活动。

4.能运用技术辅助教学组织和教学实施。

(三) 评估与发展

1.能使用多种方法对教师和管理人员的教育技术应用效果进行评价。

2.能运用技术辅助对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进行评价。

3.能采取多种措施推动技术体系的不断改进,支持技术的周期性更新。

4.能充分利用技术手段为教师、学生和管理者的发展提供更多机会。

5.能充分运用技术改善教育教学条件,并为教师提供教育技术培训的机会。

(四)合作与交流

1.能利用技术与教学人员就教学工作进行交流。

2.能利用技术与技术人员就学习支持与服务进行交流。

3.能利用技术与家长及学生就学生发展与成长进行交流。

4.能利用技术与同事就管理工作进行合作与交流。

四、社会责任

(一)公平利用能够在管理制度上保障所有的教师和学生均能利用学习资源得到良好发展。

(二)有效应用

1.能够促进学习资源的应用潜能得到最大化的发挥。

2.能够促进技术应用达到预期效果。

(三)安全使用

1.能确保技术环境的安全性。

2.能提高技术应用的安全性。

(四)规范行为

1.努力加强信息道德的宣传与教育。

2.努力规范技术应用的行为与言论。

3.具有技术环境下知识产权保护的意识,并能够以实际行动维护这种知识产权。

第三部分 技术人员教育技术能力标准

一、意识与态度

(一)重要性的认识

1.能够认识到教育技术的有效应用对于推进教育信息化、促进教育改革和实施国家课程标准的重要作用。

2.能够认识到教育技术应用能力是教师专业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

3.能够认识到教育技术的有效应用对于优化教学过程、培养创新型人才的重要作用。

(二)应用意识

1.具有研究与推进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意识。

2.具有利用技术不断优化学习资源和学习环境的意识。

3.具有积极辅助与支持教学人员和管理人员应用教育技术的意识。

4.具有不断尝试应用新技术并探索其应用潜力的意识。

(三)评价与反思

1.具有对技术及应用方案进行选择和评价的意识。

2.具有对技术开发进行评价与反思的意识。

3.具有对技术支持进行评价与反思的意识。

4.具有对教学资源管理进行评价与反思的意识。

(四)终身学习

1.具有积极学习新知识与新技术以提高业务水平的意识。

2.具有利用教育技术进行终身学习以不断提高个人素质的意识。

二、知识与技能

(一)基本知识

1.了解教育思想、观念和技术的发展趋势。

2.了解教育技术的基本概念和应用范畴。

3.掌握现代教学媒体特别是计算机与网络通信的原理与应用。

(二)基本技能

1.掌握信息检索、加工与利用的方法。

2.了解教学系统设计与开发的方法。

3.掌握教学媒体的设计与开发的技术。

4.掌握教学媒体的维护与管理的方法。

5.掌握学习资源维护与管理的方法。

6.掌握对教学媒体、学习资源的评价方法。

三、应用与创新

(一)设计与开发

1.参与本单位教育信息化建设方案的整体规划与设计。

2.能够设计与开发本单位的信息化学习环境。

3.能够收集、整理已有学习资源并设计与开发符合教学需要的学习资源。

(二)应用与管理

1.能够为教学人员的教学和科研工作提供技术支持与服务。

2.能够为管理人员的管理和评估工作提供技术支持与服务。

3.能够对学习资源与学习环境的使用进行有效的管理与维护。

(三)评估与发展

1.能够对学习资源和学习环境的开发与应用效果进行评估,并提出发展建议。

2.能够对自身的技术服务和管理工作进行评估,并反省自身的技术服务和业务水平。

3.能够参与本校教师教育技术应用效果的评估工作,并提出发展建议。

4.能够参与制定本校教师教育技术培训方案并实施。

(四)合作与交流

1.能利用技术与教师就教育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效果进行交流。

2.能利用技术与管理人员进行交流。

3.能利用技术与学生及家长进行交流。

4.能利用技术与同行及技术专家进行交流。

四、社会责任

(一)公平利用能够通过有效的统筹安排保障所有的教师和学生均能利用学习资源得到良好发展。

(二)有效应用

1.能不断加强信息资源的管理。

2.能不断提高教育技术应用的有效性。

(三)安全使用

1.努力提高技术应用环境的信息安全。

2.能为教师和学生提供安全、可靠的技术服务。

(四)规范行为

1.努力加强技术环境下信息资源的规范管理。

2.努力规范技术应用的行为方式。

  • 评论列表:
  •  萌懂戈亓
     发布于 2022-06-06 12:49:24  回复该评论
  • 好,所以考起来还是有些难度的,不过信念最重要~早准备成功的几率会大大提高~ps:2010年,我身边同学考得这所学校的教育技术学,但没有考上学术型的,录上了专业硕士。 另外还有一个
  •  舔夺不矜
     发布于 2022-06-06 15:36:06  回复该评论
  • )基本技能 1.掌握信息检索、加工与利用的方法。 2.掌握常见教学媒体选择与开发的方法。 3.掌握教学系统设计的一般方法。 4.掌握教学资源管理、教学过程管理和项目管理的方法。 5.掌握教学媒体、教学资源、教学过程

发表评论:

Powered By

Copyright Your WebSite.Some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