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厂化育苗的主要程序和技术环节有哪些?
除备足良种,搞好种子处理并必须脱芒外,其他处理与一般育苗相同。
(1)建育苗大棚,做好育苗前准备
建大棚是工厂化育苗的主要技术环节之一,其优点是空间大,采光好,增温快,保温强,操作方便,成本低,有利于防御春寒。建大棚本着就地取材、坚固方便的原则,高度以适合作业为度。一般规格高1.5米~2.7米,宽5米~8米,长度可灵活掌握。简易的可用竹木结构、拱形骨架。有条件的可用铝合金管、镀锌铁管、钢筋等材料。塑料大棚膜应是无毒、无滴、耐低温、防老化的农膜,棚顶塑料为一整体膜,棚裙膜的底脚埋在土中,顶棚膜与棚裙膜分别固定在骨架上。为防风损棚膜,在农膜外骨架间顺骨架方向勒上尼龙绳,压紧固定牢靠,防止松动。大棚的走向应与当地育苗期间主风向平行。大棚排列应因地制宜,距离至少留出1.5米作业道,周围挖好排水沟。同时要安排好作业室,装好水电
设施和催芽、播种机械及出苗室、秧盘,并备好营养土等物资。
(2)做置床
与一般旱育苗相同。大棚内一般做两排置床,中间留出50厘米作业道。
(3)催芽
为便于播后出苗快并整齐一致,一般需催芽播种,但以种芽破胸为度。工厂化育苗催芽最好用自动破胸催芽器催芽,出芽快而一致,然后用脱水机脱水晾芽。
(4)播种
摆秧盘、装土、整平、浇水、播种、覆土全部由机械完成。自动化播种需12人操作,每小时播种500盘左右。半自动手摇式播种机播种需15人~20人作业,每小时可播种300盘左右。在作业中应经常检查和排除故障。
(5)秧苗管理
在播种后进入蒸汽出苗室,在适宜的温度和光照条件下,稻芽露出土面1厘米左右,种子根长到3厘米,这一过程叫出苗。播种后加温到稻芽出土约需48小时,出土后温度降到25℃,再经24小时,就可以出室。出室前1小时~2小时,要每隔1小时检查一次,以便降温出室。外界气温低时应上午出室。应出室时不出室则出苗过长徒长,易造成白化苗。稻苗在置床上经适宜光照、温度、湿度条件下生长,由白色逐渐转为绿色,称之为绿化期。此时应该注意的是刚出蒸汽出苗室的种芽不能骤遇强光高温(温度25℃~30℃为宜),否则易受灼伤,
并发生生理障碍,轻则干枯,重则出现白化苗现象。为此要在秧盘上罩盖纱布或其他遮光覆盖物,以减弱强光照射。2天~3天后秧苗转绿并长出新叶后,揭去遮光物。其他管理与软盘育苗相同。秧苗长到1叶1心时绿化期结束,进入炼苗期,也就是硬化管理期。管理方法与软盘旱育苗相同。
什么是工厂化育苗?有哪些优缺点?
工厂化育苗是在经济发达稻区和城市郊区应用的大棚或中棚集中育苗方法。是适应机械插秧而实行的规模化、标准化育苗。工厂化育苗省工省种,省苗地,省农膜,省化肥,省水电费,不受自然条件限制。倒出的苗地可以种植蔬菜及其他作物。虽然这种育苗方法优点很多,但一次性投资大,成本高,所需设备较多,如大棚、破胸催芽器、自动或半自动播种机、蒸气出苗室、浇水泵和育苗盘等,目前没有大量发展。
嫁接西瓜工厂化育苗技术要点有哪些?
嫁接西瓜工厂化育苗技术:
(1)穴盘与基质
选择50孔或72孔穴盘,基质采用无病菌的进口草炭或国产草炭、珍珠岩、蛭石,比例2∶1∶1,或草炭、蛭石,比例3∶1。
(2)苗床
选择地势较高、背风向阳、排涝方便的田块,搭建每棚面积约为600平方米的冬暖式大棚,安装1台10千瓦空气加热器。播种前7天做好育苗畦,畦宽1.4~1.5米,畦面比地面低5.5厘米,置入穴盘后穴盘与地面相平,畦面平整后铺一层地膜。一般1000株西瓜苗需苗床面积3~4平方米。
(3)浸种催芽
播种前选晴天晒种1~2天。砧木种子在70℃热水中浸15分钟,不断搅拌,浸种完毕,清洗种子,然后在10%磷酸三钠溶液中浸15分钟,浸后立即用清水洗净,再在室温下浸清水24~36小时,其间搓洗2次。用平口钳等工具将砧木种子从脐部缝合线处磕裂一条相当于种子长度1/3的小缝。等30%砧木种子出土,接穗种子即可浸种。在55℃温水中浸15分钟,不断搅拌,完毕后清洗种子,然后在10%磷酸三钠溶液中浸15分钟,浸后立即用清水洗净,再在室温下浸清水4~6小时,其间搓洗1次。砧木在31.5℃左右催芽,但不得超过32℃。催芽时要加水和洗种子1~2次。擦去接穗种子表面黏液,冲洗干净,沥干水分,用湿布包好,置于28~30℃的温度下催芽。待种子胚根达到1毫米左右,分次捡出,用湿布包好,在室温下炼芽12~18小时。
(4)播种
根据移栽时间,提前40天左右播种。炼芽后的砧木种子置在铺有4厘米厚基质的穴盘小孔中心,一穴1粒,盖1.5~2厘米厚的基质,均匀浇水,浇水量为饱和持水量的80%。接穗种子播在铺有4厘米厚基质的育苗盘,种子平放,胚根朝下,播距以种子不重叠为度,然后盖上1厘米厚的基质或蛭石,浇透水。
(5)苗期管理
当砧木破土50%,接穗破土25%~30%时,进入苗期管理。出苗前苗床密闭,白天温度保持25~30℃,不得超过30℃,夜间采用空气加热器或热风炉加温至18℃,并保持湿度,减少带帽现象。50%出苗时要降低苗床温度,防止下胚轴徒长。白天温度20~25℃,夜间不低于18℃。嫁接前1~2天适当通风。通风时注意温度不要急剧变化,造成伤苗。砧木、接穗出土后要及时脱帽。砧木出现真叶要及时摘除。出苗前保持苗床湿润,出苗后苗床表土以干为主。砧木嫁接前5天施肥一次,在晴天的午后喷500倍磷酸二氢钾的水溶液,溶液温度要接近棚内地温。嫁接前1~2天,控制浇水。
(6)嫁接
接穗子叶出壳转绿或子叶全展即可用劈接法或顶接法嫁接。嫁接时保持棚内28~30℃、湿润。
(7)嫁接管理
一是调控湿度:嫁接后的苗立即移入小拱棚内,此时棚内湿度要求达到饱和状态,小棚膜面出现水珠,2~3天不通风。4~5天后要防止接穗萎蔫,并使之逐渐接触外界条件,在上午9时或下午3~4时棚内湿度较高时开始短时间通风换气,以后逐渐增加通风量和通风时间,降低小棚内的空气湿度。嫁接成活后即可转入正常的湿度管理。嫁接后如接穗出现凋萎,可用喷雾器喷温水(与室温相同)。二是调控温度:刚嫁接时以白天26~28℃、夜间24~25℃为宜。晴天小拱棚内的温度会上升到30℃以上,夜间会降到15℃以下,但白天不能采用通风降温,可用遮阳网等遮盖降温,夜间用电热线加温。嫁接4~5天后开始通风换气进行降温,以后随着日数的增加、接口的愈合,可转入一般苗床的温度管理。嫁接7天后,白天气温23~24℃,夜间18~20℃,地温保持22~24℃。以后要降低夜间的气温和地温。在嫁接苗出苗床前7天白天气温保持23~24℃,夜间温度降至13~15℃。三是调控光照:嫁接后要避免阳光直射苗床,在小拱棚外面覆盖遮阳网等覆盖物,嫁接当天和次日必须严密遮光,第三天早晚除去覆盖物,见弱光30~40分钟。以后逐渐延长光照时间,7天后只在中午遮光,10天后恢复一般苗床管理。遮光时应注意天气情况,阴雨天少遮光或不遮光。四是注意抹芽:成活后,发现砧木出现萌芽,要及时摘除,用镊子夹住侧芽轻轻拉断,注意不要伤及接穗和砧木子叶。炼苗:定植前5~7天炼苗,选晴暖天气,结合浇水,施1次淡肥,喷1次防病药剂,并增加通风量,降低温度,适当抑制幼苗生长,增强抗逆力。炼苗视幼苗素质灵活掌握,壮苗少炼或不炼,嫩苗则逐步增加炼苗强度。炼苗期间,如遇有刮风、下雨、寒流等不利天气,应加盖覆盖物。五是注意防病:育苗期间较少发生病害,若发生病害要及时用药防治。西瓜苗期主要有炭疽病、猝倒病、立枯病等病害,可用75%百菌清600倍液、64%杀毒矾500倍液、70%代森锰锌500倍液、30%苗菌敌250倍液、70%甲基托布津1000倍液、58%雷多米尔400~600倍液防治。喷药要选在晴天上午进行。
(8)运输
苗龄40天左右,真叶2~3片,叶色浓绿,子叶完整,接口愈合良好,节间短,幼茎粗壮,生长清秀,盘根结实的壮苗可出苗床种植。采用车辆运输,运输车厢内可立架分层散装或箱装,并要有防水、防淋、防晒、防冻措施。
工厂化育苗的概念与特点是什么?
概念:工厂化育苗是以先进的育苗设施和设备装备种苗生产车间,将现代生物技术、环境调控技术、施肥灌溉技术、信息管理技术贯穿于种苗生产过程,以现代化、企业化的模式组织种苗生产和经营,从而实现种苗的规模化生产。
特点:(1)节省能源与资源。工厂化育苗又称为穴盘育苗,与传统的营养钵育苗相比较,育苗效率由100株/平方米提高到700株/平方米~1000株/平方米;能大幅度提高单位面积的种苗产量,节省电能2/3以上,显著降低育苗成本。
(2)提高秧苗素质。工厂化育苗能够实现种苗的标准化生产,育苗基质、营养液等用科学配方,实现肥水管理和环境控制的机械化和自动化。穴盘育苗一次成苗,幼苗根系发达并与基质紧密粘着,定植时不伤根系,容易成活,缓苗快,能严格保证种苗质量和供苗时间。
(3)提高种苗生产效率。工厂化育苗采用机械精量播种技术,大大提高了播种效率,节省种子用量,提高成苗率。
(4)商品种苗适于长距离运输。成批出售,对发展集约化生产、规模化经营十分有利。
怎样进行小龙虾的工厂化育苗?
(1)育苗设施的准备工厂化育苗设施主要包括孵化池、育苗池、供水系统、供气系统及应急供电设备等。有条件的育苗厂,也可建设亲虾暂养池及交配产卵池等。繁殖池、育苗池的每口面积一般为12~20米2,池水深1米左右,建有进、排水系统及供气设施,进、排水管道以塑料制品为好。繁殖池及育苗池的建设规模,应根据本单位生产规模及周边地区虾苗市场需求量而定。
(2)抱卵亲虾的放养及幼体孵化工厂化育苗的亲虾可以是从池塘、湖泊或水库中采捕的抱卵亲虾,也可以选用在秋季收集的亲虾经土池强化培育后自然交配产卵的抱卵亲虾。选择抱卵亲虾,以受精卵颜色基本一致为宜,也可以根据亲虾孕育卵块的颜色,将其放养在不同的繁育池中,以便其分批孵化,保证所孵出的幼体发育基本同步,从而确保出池虾苗的规格基本一致(彩~彩)。可直接把抱卵亲虾放入孵化池中,也可放入孵化池里的网箱中,网箱的网目大小应能让虾苗直接进入孵化池中。放养量为每平方米100尾左右。抱卵虾孵出_状幼体,_体幼体吊挂于亲虾的腹部附肢上,蜕壳后成Ⅰ期幼体,幼体全长在1厘米以内时,通常由亲虾保护1周。因此,1周后要及时捕出产后的亲虾,幼虾分散于池的底层,营底栖生活,进行虾苗培育。也可让抱卵亲虾在繁殖池中集中孵化,然后将幼体用网捕捞分散到育苗池中进行培育,每立方米水体布苗2万~3万尾。收集幼虾时,可用灯光、流水诱捕或排水网箱收集。在收集移苗过程中,动作要轻、快,以防幼体受伤,影响发育及成活率。
(3)虾苗的培育孵化后的幼虾很快就可以开始进食,此时即可投喂饵料。饵料主要为天然浮游动物和人工饲料。天然浮游动物主要为轮虫、小型枝角类及桡足类的无节幼体,投喂可分上、下午各一次;人工饲料主要为蚌肉浆及颗粒饲料等,每天投喂2~4次,投喂量应根据幼虾活动、摄食及发育情况等来确定。在亲虾护幼期间要适当投喂成虾料,多换水,保持良好的水环境。整个苗种繁育过程要求24小时连续充气增氧。在育苗过程中要经常观察,定期检测水质情况并做好生产记录,便于总结经验教训。
(4)苗种的起捕与分养幼虾离开母体后,在水温20~25℃的水中,经10天以上培育,幼虾长到2厘米以上时即可起捕,再进行幼虾培育或直接进行成虾养殖。
本条内容来源于:中国农业出版社《中国生物技术发展报告》
什么是工厂化育苗?有哪些特点?
工厂化育苗是随着现代农业的快速发展,农业生产规模化经营、专业化生产、机械化和自动化程度不断提高而出现的一项成熟的农业先进技术。该技术以先进的育苗设施和设备装备种苗生产车间,将现代环境调控技术、施肥灌溉技术、信息管理技术贯穿于种苗生产过程,在人工控制的最佳环境条件下,充分利用自然资源和科学化、标准化技术指标,运用机械化、自动化手段,使秧苗生产达到快速、高效、节本、质优、成批而稳定的水平,从而实现育苗的规模化生产。
工厂化育苗一般以大型日光温室、标准塑料大棚群为基础,拥有培养土配制混合机、苗盘播种机、育苗催芽室、绿化室、机械传送系统、秧苗生长控制系统及自动喷灌等设施,是水稻全程机械化生产的重要组成部
分,是目前水稻规模化生产中采取的主要育苗方式。
与传统的育苗方式相比,工厂化育苗技术的特点是:具有用种量少,占地面积小;育苗时间短,能够缩短苗龄,节省育苗时间;育苗量大,秧苗素质好,适合于机械化插秧;降低育苗作业劳动强度,省工省力,提高育苗生产效率,降低成本,可实现低能耗、高产出、高效益;有利于统一管理,能够减少病虫害发生等。
工厂化育苗基本的生产要素有哪些?
除备足良种,搞好种子处理并必须脱芒外,其他处理与一般育苗相同。
(1)催芽:为便于播后出苗快并整齐一致,一般需催芽播种,但以种芽破胸为度。工厂化育苗催芽最好用自动破胸催芽器催芽,出芽快而一致,然后用脱水机脱水晾芽。
(2)建育苗大棚,做好育苗前准备:建大棚是工厂化育苗的主要技术环节之一。它的优点是空间大,采光好,增温快,保温强,操作方便,成本低,有利于防御春寒,培育旱壮秧。建大棚本着就地取材,坚固方便的原则,高度以适合作业就可以。一般规格高1.5~2.7米,宽5~6米,长度可灵活掌握。简易的可用竹木结构、拱形骨架。有条件的可用铝合金管、镀锌铁管、钢筋等材料。塑料大棚膜应是无毒、无滴、耐低温、防老化的农膜,棚顶塑料为一整体膜,棚裙膜的底脚埋在土中,顶棚膜与棚裙膜分别固定在骨架上。为防风损棚膜,在农膜外骨架间顺骨架方向勒上尼龙绳,压紧固定牢靠,防止松动。大棚的走向应与当地育苗期间主风向平行。大棚排列应因地制宜,距离至少留出1.5米作业道,周围挖好排水沟。同时要安排好作业室,装好水电设施和催芽、播种机械及出苗室、秧盘,并备好营养土等物资。
(3)作置床:与一般旱育苗相同。大棚内一般做两排置床,中间留出50厘米作业道。
(4)播种:摆秧盘、装土、整平、浇水、播种、覆土全部由机械完成。自动化播种需12人操作,每小时播种500盘左右。半自动手摇式播种机播种需15~20人作业,每小时可播种300盘左右。在作业中应经常检查和排除故障。
(5)秧苗管理:在播种后进入蒸气出苗室,在适宜的温度和光照条件下,稻芽不断生长,露出土面1厘米左右,种子根长到3厘米,这一过程叫出苗。这一期间注意检查和排除蒸气出苗室的故障。播种后加温到稻芽出土约需48小时,出土后温度降到25℃,再经24小时,就可以出室。出室前1~2小时,要每隔1小时检查一次,以便降温出室。外界气温低时应上午出室。该出室时不出室则出苗过长徒长,易造成白化苗。出室后的秧苗要进行绿化管理。蒸气出苗室出来的苗为1~1.5厘米的白嫩芽。经在置床上适宜光照、温度、湿度下,由白色逐渐转为绿色,称之为绿化期。此时应该注意的是刚出蒸气出苗室的种芽不能骤遇强光高温(温度25~30℃为宜),否则易受灼伤,并发生生理障碍,轻则干枯,重则出现白化苗现象。为此要在秧盘上罩盖纱布或其他遮光覆盖物,以减弱强光照射。2~3天后秧苗转绿并长出新叶后,揭去遮光物。其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