莴笋怎么种,莴笋的种植方法
莴笋种植方法:
1、品种选择
越冬莴笋、春莴笋选用耐寒、适应性强、抽薹迟的品种,如耐寒白叶尖、耐寒二白皮、苦荬叶等。夏、秋莴笋,选用耐热的早熟品种,如耐热白叶尖,苦荬叶、耐热大大花叶、特耐热二白皮、油麦菜等。
2、播期确定
春莴笋,12-3月大棚育苗,2月中旬至3月下旬露地育苗。夏莴笋,4-5月上中旬露地栽培,5月下旬至7月利用遮阳网覆盖,直播或高密度栽植。秋莴笋,7-9月利用遮阳网覆盖播种,育苗移栽。越冬莴笋,10-11月露地育苗。
3、培育壮苗
3.1 整土:
选地势高燥、排水良好的地块作苗床,播前5-7天每亩施腐熟有机肥4000-5000千克或复合肥500千克作基肥。在整地前施入后深翻,整平整细,盖上塑料薄膜等待播种。
3.2 种子处理:
在5-9月播种的,由于炎热高温,种子发芽困难,播种前需低温催芽。即将种子在凉水中浸泡6-7小时 后用湿布包好在20-25℃处催芽至80%种子露白。或用凉水将种子浸泡1-2小时,用湿布包好,置于井下离水面30厘米处,每天淋水1-2次,3-4天即可发芽,也可将种子浸泡24小时后,用湿布包好,放在冰箱或冷藏柜内,在-3~-5℃下冷冻24小时,然后放在凉爽处,2-3天即可发芽。
3.3 播种:
春莴笋,大棚育苗播种时,先揭开苗畦上薄膜,浇足底水,待水渗下后,将种子掺在少量的细沙或细土中拌匀后撒播。10平方米苗床播种子25-30克。播后覆土0.30-0.50厘米,盖严薄膜,夜间加盖遮阳网或草苫保温。露地育苗加盖小拱棚。幼苗出土前,晚揭早盖覆盖物,不通风,提高床温。幼苗出土后,适当通风,白天保持床温12-20℃,夜间5-8℃。遮阳网早揭晚盖,2-3片真叶时间苗1次,苗距4-5厘米。移栽前5-6天,加大通风炼苗。
夏莴笋选阴天播种。4-5月上中旬播湿籽盖薄膜,出苗后撤去。5月下旬至7月上中旬,用小拱棚或平棚覆盖遮阳网至出苗或2片真叶。大雨天用遮阳网覆盖防雨水冲刷。10平方米播种5-10克。2片真叶前间苗1次,4-5片真叶时间苗1次,苗距10厘米。健壮苗还可按株行距10厘米左右高密度栽植。每次间苗、定苗和移栽缓苗后,结合浇水施腐熟稀粪水。雨天清沟排渍,定植前15天左右浇1次0.50%尿素水。定苗或移栽后25天左右,可陆续采收嫩株上市。
秋莴笋播前先将床浇湿浇透,播后浇盖1层3-4成浓度的腐熟猪粪渣及覆盖1层薄稻草,或覆盖黑色遮阳网,播发芽籽或湿籽。出苗前双层浮面覆盖在苗床土上,出苗后盖银灰色遮阳网。早晚浇水肥,保持床土湿润,及时除草间苗。
4、定植与管理
定植时,选择排水条件好的壤土,每亩施腐熟的有机肥4000-5000千克。深翻整平,做成1.20-1.50米宽的高畦。起苗前,先将苗床浇水。
春莴笋,苗龄25-30天,5-6片叶时定植,株行距20厘米×27厘米,深度以埋到第一片叶柄基部为宜,栽后浇压蔸水。以叶上市,株行距15厘米×20厘米。地膜覆盖栽培的,底肥一次施足,并盖好地膜,雨天排水防渍。大棚和露地栽培,选晴暖天气中耕1-2次,适时浇水追肥,前期淡粪勤浇,保持畦面湿润,植株基本封垄时,可嫩株上市。以茎为产品的,每亩浇施尿素15千克1-2次。
秋莴笋,苗龄25天定植,株行距25厘米×(30-35)厘米,以嫩株上市,株行距15厘米×20厘米。选阴天或下午定植后,及时浇压蔸水,并利用大棚、小拱棚或平棚覆盖遮阳网,缓苗后撤去。少中耕、浅中耕,淡粪勤浇,保持土壤湿润,在植株封垄期前后,每亩施3-4成腐熟人畜粪3000-4000千克或15千克尿素2-3次。
越冬莴笋,苗床底肥不宜过足。苗龄40天左右采用地膜覆盖定植,株行距(30-35)厘米×(30-40)厘米。成活后追施1-2次淡粪水,如翌年以成株上市,越冬前应注意炼苗,不宜肥水过勤,防止苗期生长过旺,冰冻前重施1次防冻肥水。翌春及时清除杂草,浅中耕1次,追肥浓度由小到大。茎基开始膨大后,追肥次数减少,浓度降低。采用地膜和大棚栽培的,要施足底肥,注意通风管理。
莴笋种植技术
莴笋四季均可种植,但能在蔬菜淡季向市场供应优质的莴笋,种植的经济收益就会大大提高。农民朋友可采用耐热品种和相应的栽培技术,在7~9月份播种栽培无公害莴笋,每667平方米栽5000~7000株(用种量30~50克),产量2500~4000千克,可获得较高的经济效益。
(1)土壤选择
莴笋适应性较广,对土壤要求不太严格,一般的平原、坡地都能种植,但要获得较高效益,还是要选肥沃、能排能灌的壤土地为好。对不太肥沃的土壤,要增施生物菌有机肥,在较为干旱的田块可以采用地膜覆盖栽培。
(2)品种选择
选用耐热、不易抽薹、抗病、高产的青皮绿肉品种,根据当地居民的消费习惯,可选用尖叶莴笋或者圆叶莴笋。一般尖叶莴笋更耐热一些,不容易生病。而圆叶莴笋更容易被消费者接受,产量也要高些。
(3)浸种催芽
莴笋为喜凉作物,不耐高温,种子发芽最低温度为4℃,适宜温度为15~20℃,超过30℃则发芽受阻,所以夏季必须在低温下催芽。可以采用冰箱催芽或保温瓶加冰块催芽法,具体做法是将种子浸泡3~4小时后捞起,装入小布袋内,将小布袋内种子表皮水甩干,再拌松,放在冰箱的保鲜层。也可在保温瓶内放入1~2块冰块,然后将种子吊在瓶内(注意不要接触下面的冰水),每隔12小时,取出种子用清水冲洗一遍,经48小时左右即可出芽。或者选择冷凉地点,如水井、地窖、山洞等地点,温度保持20℃左右,在24小时就可以出芽。
(4)苗床育苗
苗床畦面1米宽、沟深20厘米,长度随用种量而定。整平整细畦面泥土,浇透水,用沙板抹平,趁泥浆未干,每1平方米均匀撒播1克干种子。后在畦面上做小拱棚,用遮阳网遮荫,下雨时覆盖薄膜。苗子出真叶时,用3000倍96%恶霉灵加3000倍2%阿维菌素+600倍天达2116壮苗灵溶液细致喷洒畦面。出苗后视苗情间苗2~3次,人工拔除多余的苗子和杂草,使每相临的两株苗子之间的距离不小于3厘米。幼苗2~3片真叶时喷矮壮素(CCC)350毫克/千克,或烯效唑5毫克/千克1次,以防幼苗徒长。遮阳棚要日盖夜揭,定植前7~10天全部拆除进行炼苗,特别注意热天时定植苗龄易小,以15~25天的苗龄为宜。
(5)整地施肥
施肥主要采用一次性施足底肥。结合整地每667平方米施用充分腐熟的人畜粪肥3000千克,或尿素40千克+过磷酸钙50千克+硫酸钾30千克+磷酸一铵15千克。耕翻耙细后起垄栽植。
(6)病虫防治
如果是常年种植蔬菜的田块,建议在翻耕土地的时候就使用杀虫杀菌剂。杀虫可以用48%毒死蜱或辛硫磷颗粒剂;杀菌可以用50%多菌灵或者生石灰。
(7)整畦
把肥料、药品均匀施入大田后,进行翻耕,旋耙,使土壤达到平整、细匀、疏松、透气。翻耕好后随即整畦,每2米开1畦,畦沟深25厘米,宽25厘米。
(8)大田定植
选择阴天或下午带土移栽,先把苗床上的苗子用铁铲连土一起铲起(一般铲土3厘米厚),后用铁刀把土块切开,让每一株苗子都带50克以上的泥块(没有泥块的不要)。2米开畦,定植5行,株距30~35厘米。定植后苗子土块表面与畦面平行,不能栽得过深,栽植后立即浇足定根水。
(9)中耕除草
夏莴笋由于长势较快,一般只中耕1次。后注意及时拔除田间杂草。
(10)追肥浇水
夏季栽培的莴笋以小畦面为好,雨水多时,一般不必浇水;阳光强时,田土较干,可进行灌水。夏莴笋须看苗追肥,苗子长势差的,可在前期每667平方米用1000千克腐熟的人畜粪加10千克尿素,结合浇水追肥1~2次,以后注意适时浇水,维持土壤湿润。灌水最好在晚上或清晨进行,如果土壤黏重,要随灌随排,不要让地里有积水。
(11)叶面追肥
由于夏季莴笋生长速度很快,生长时间又很短(定植后40天就可以收获),单靠根系对土壤养分的吸收还远远不够,必须注重叶面追肥。结合防病治虫喷药,每7~10天喷施1次600倍天达2116+0.3%尿素+1%发酵牛奶,连续喷洒2~3次,间隔喷洒0.3%磷酸二氢钾(或氨基酸、腐植酸、红糖等)1~2次。可促进扎根、使其根系发达,显著增强植株的抗逆性能,大幅度提高产量。
(12)防止先期抽薹
莴笋在夏季季节栽培正值高温长日照,并且雨水频繁,管理不善,极易引起先期抽薹和植株徒长。当植株进入茎部膨大期时,每隔5~7天,须用矮壮素350~500毫克/千克喷雾,促进茎部肥大粗壮,增加茎重。
(13)病虫防治
莴笋病虫害主要有:霜霉病、菌核病、软腐病、病毒病、蚜虫、斑潜蝇及蓟马等。霜霉病初发期可用60%百泰1500倍、或50%胺克、或75%百菌清600倍、或50%甲霜灵锰锌可湿性粉600~800倍液喷洒;软腐病须用2.5%氟哌酸600倍、或庆大霉素2000倍、或20%秀细600倍、或15%噻枯唑600倍药液防治;病毒病用20%吗啉呱或1000倍天达裕丰药液预防;菌核病用50%凯泽水分散剂1500倍、或50%腐霉利600倍、或70%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600~800倍液防治;蚜虫、斑潜蝇和蓟马可用40%毒死蜱1000倍、或2%阿维菌素3000倍、或75%灭蝇胺7500倍、或20%啶虫脒8000~10000倍液防治。
(14)及时采收
夏季莴笋的收获期也是抽薹最迅速的时期,如果不及时采收,抽薹后品质变硬,甚至中空,因此必须及时收获。当莴笋主茎顶端与最高叶片的叶尖相平时,为收获适期,须在3天内将其卖出。注意采收前10天禁止使用农药。
如何种竹笋
竹笋怎么种植方法
竹笋种植适宜在立春前后进行,选好种植园地后要先挖穴,并在穴底施入基肥,之后将适宜品种的竹笋母竹栽种进去即可,种植好后要浇一次定根水,养护竹笋母竹时要定期除草松土和施肥,这样到了春天它就能长出竹笋。
竹笋如何种植
1、种植时间
种植竹笋需要在适宜的时间进行,根据它的习性来看,一般最好在立春前后种植,此时竹笋母竹即将萌芽生长,种植后它容易成活,长势也会比较旺盛,如果在6-8月份的时候种植,那么母竹的成活率会差一些。
2、园地要求
竹笋适宜种植在土层深厚、土壤疏松肥沃和排水性良好的山坡或者河滩等地方,种植前需要先整地,把杂草、石块和树根等都清除掉,之后按照行距3m、株距2m挖穴,穴底内注意要放入一些基肥,以提高土壤的肥力。
3、种植方法
选用刚竹属、慈竹属、莿竹属和个别苦竹属的竹子作为母竹,然后将母竹放入到穴中,种植的时候要把竹子的根系舒展开,并将其分层压实,种植好后浇一次定根水,这样能使母竹的根系快速和土壤接触,有利于它成活。
4、管理措施
母竹种植好后需要做好养护管理,定期为其松土除草,每年除草松土两次即可,还需要给母竹施肥,每年的1月份、5-6月份和8-9月份都可以施加一次,这样来年春天竹笋就能够在母竹的周围萌芽生长。
莴笋该如何采种?
莴笋的采种技术:
莴笋(LactucasativaL.var.angustanaIrish)为菊科莴苣属莴苣种能形成肉质嫩茎的变种,为一二年自花授粉蔬菜作物,但有时也发生异花授粉,因此,不同品种间采种需隔离200米以上,莴笋又称茎用莴苣、莴苣笋、青笋和莴菜等,两性花。华北地区则在翌春3月下旬定植,东北、西北高原地区可在4月中下旬定植露地。由于种株上不同的种子成熟期相差较大
蔬菜竹笋怎么种植技术
常规方法种植雷笋,亩收益一般在1300-1400元左右。
而汪如苗采用垄糠覆盖栽培技术,使雷笋上市时间足足提前3个月,7分地纯收入竟达2.9万元。
汪如苗是勤县洞桥镇裴岙村的雷笋种植专业户。
1994年,汪如苗从一个做蔬菜生意的朋友那里获悉,小小一把雷笋如果上市时间早,身价将成倍上升。
业如苗向来喜欢搞点小试验。
听了朋友后,当年就在自己的7分雷笋地里做起覆盖栽培试验,希望以此提高土壤温度,促使雷笋提前孕育,抢先上市。
当时,他采用薄膜、砻糠、屑作覆盖物,进行试验对比。
结果发现,采用薄膜覆盖的雷笋,由于土壤温度高低不一,致使出笋时间参差不齐,整体效果不很理想。
而木屑一遇下雨天,容易结块,也只好放弃。
最后,汪如苗选定了垄糠作为雷笋的栽培覆盖物,连实践边摸索。
7分雷笋地,1995年产量为750公斤,产值1.02万元;
1996年产量1250公斤,产值2.8万元;
1997年产量达到2100公斤,产值3.2万元。
采收时间以上年的12月中下旬,一直延续到次年的3月底,平均销售价为每公斤8 元,成本一般不超过3000元。
而常规种植的雷笋要到3月底、4月初才刚刚上市,亩产只有1000公斤,亩成本约600-700元,平均销售价仅每公斤2元。
农诱人的效益驱使下,1999年汪如苗开始了大规模的雷笋种植,总面积达32亩,其中竹种园20亩,雷竹11亩,还有小面积的水桂竹、高节竹等。
一般来说,竹种下去后要三年方可成林,今年汪如苗的雷笋虽然还示到正常采收年景,但从去年12月出笋开始到今年2月底,由于平均销售价达8.8元,估算每亩纯收入1万元没问题。
春季种植莴笋,该怎么管理?
在种植莴笋的时候,要选择一块土壤肥沃吸水性和透气性比较好的微酸性的砂质土壤,在种植莴笋的时候,应该把种子用温水提前泡7个小时左右,然后用湿布包住,放在25度左右的环境中催芽,这样发芽率是非常高的。在晴天的时候可以浇水追肥,一定要勤翻土,这样种植出来的莴笋是非常不错的。
秋天莴笋整个种植方法
秋栽莴笋早播的行株距较密,一般为30×25厘米;较迟播种的较稀,一般为30×35厘米。
莴笋在我地春秋两季均可栽培。秋莴笋指8月上旬-9月上旬播种育苗,10月-11月采收,春莴笋指在9月-10月播种育苗,翌年3月中旬至5月下旬采收。栽培品种主要有成都二白皮密节疤莴笋和锣锤莴笋。 一、品种性状 1.成都二白皮密节疤莴笋,株高35-40厘米,开展度40-45厘米,叶簇较直立紧凑。叶片倒卵圆形,先端钝尖。茎棍棒形,纵长30厘米,横径5厘米,节密,茎皮草白色,肉淡绿色,肉质嫩,味香,品质好。单茎重约500克,早熟。耐热性强,不易抽苔,秋季种植亩产1500公斤。冬季种植亩产1500-1800公斤。 2.锣锤莴笋,是我地传统品种。植株较紧凑,株高45厘米,开展度40厘米,叶密,节距0.8厘米,叶缘上中部全缘,叶尖钝尖,叶面上中部平整,茎部皱缩,蜡粉较多。肉质茎皮淡绿色,上细下粗呈锣锤形,长31.8厘米,粗4.9厘米,茎肉淡绿色,茎肥大多汁、易裂,脆嫩清香,品质好,单茎重500-600克,中熟,耐寒,较耐热,不耐肥,适应广,抗病毒病能力强。秋莴笋亩产2000-2500公斤,越冬莴笋亩产3000公斤。春莴笋亩产2000公斤。 二、栽培技术 1.播种与培育壮苗 莴笋是采用育苗移栽的方法进行栽培,首先选择土壤疏松肥沃,排灌方便的沙质土作苗床,移栽1亩大田需备足15-20平方米苗床地,用种量20-25克,播种前,对苗床深翻烤晒过白,并施入充分腐熟的人畜粪浇翻入土整平待播。种子要浸种催芽,先将种子放入冷水中浸半小时,捞出后等稍干,进行低温催芽,一般3-4天可发芽,当有70%以上种子发芽后即可播种。播种时,先将苗床用水浇透,再将发芽的种子拌上细土均匀撒播在苗床畦面,再盖上一层拌老糠灰的细土,然后洒水覆盖,覆盖物可以是遮阳网,草片等搭平棚护阴。播种期确定,在10月上旬至10月底,播种出苗后及时间苗,苗距3-4厘米。育苗期间,秋莴笋要勤浇水和施稀薄粪水,春莴笋应控制浇水,使幼苗叶色浓绿,粗壮,提高其抗寒能力。 2.整地与移栽 种植莴笋的田块要土壤肥沃,保水保肥能力强,并要精耕细作,尽量多施厩肥或堆肥作基肥,一般每亩施有机肥料4000 公斤深翻入土。秋莴笋大约在播种后25-30天,苗具有4-5片真叶时及时移苗定植。选择根系旺盛,未拨节的壮苗带土定植。株行距以30-35厘米,每亩约7000株为宜。春莴笋约在播种后30-35天,苗具有4-5片真叶即可移苗定植,带土移栽,株行距以24-33厘米为宜。栽后及时浇点根肥。 3.肥水管理 秋莴笋定植后如天气晴朗,需每天浇水,加少量速效性肥料,直至秧苗成活。施肥原则是淡肥勤浇,以速效有机肥为主,化肥为辅。第一次正式追肥在秧苗成活期,最后一次追肥在采收产10-15天。中间间隔7天左右追肥,其中在定植后20天左右施一次重肥。可用30%左右浓度的人粪尿每亩施5000公斤,或复合肥20-30公斤,后期停止施肥,应保持土壤湿润,以防裂笋。春莴笋在越冬期,除了在幼苗成活后施一次追肥外,一般不再浇水施肥,而需要中耕蹲苗,并进行清沟培土工作。开春后,在苗开始返青时,要及时追肥和中耕。当茎部开始膨大时施一次重肥,此后再施追肥2-3次,前2次以人粪尿为主,而后2次应适当提高肥料浓度,并配合施速效钾肥。在膨大期间,应保持土壤湿润,但田间不能积水。 四、病虫害的防治 莴笋的病虫害主要是霜霉病和蚜虫。在防治上除了加强田间通风,排水和摘除病叶外,发病前可用0.5%的等量式波尔多液喷叶,每7天左右喷一次。防治蚜虫可用80%的敌敌畏乳油1000倍或40%的乐果乳油1000倍液喷雾。
莴笋怎样种植
春莴笋一般在11月至翌年1月播种,3月上旬至5月下旬采收,这季莴笋在冬季和早春生长,由于温度低,生长缓慢,要“莴半年”。因生长期长,也能获得高产。如达州市市郊的王家山,利用山区冷凉气候栽培的春莴笋,每667米2产量达到5000多千克。上市时间正是坝区春莴笋上市的尾期,补充了市区的蔬菜供应,经济及社会效益良好。
春莴笋的主要栽培技术为:
(1)选用良种,防止未熟抽薹
这季莴笋因采收期在3~5月。当春后温暖长日照来临后,易抽薹而不能长成肥大嫩茎,严重影响产量和品质,因此春莴笋应选晚熟不易抽薹的品种,如挂丝红、双尖青麻叶、青麻叶、紧叶子、二青皮、尖叶子、万年桩等。
(2)播种育苗
坝区春莴笋的播种期为11月上旬至翌年1月,而山区气候冷凉,在当年9月至次年5月均为春莴笋的适宜生长时期,一般9月初播种育苗,10月初定植,使其有较长的生长期。苗床适当稀播,苗龄约30天,有4~5片本叶时带土定植。
(3)加强肥水管理
待幼苗定植成活后,施稀薄的腐熟人、畜粪尿一次,冬季温度低、幼苗生长慢,应加强管理。苗期可用腐熟人粪尿或配合化肥催苗,促其迅速生长。开春后气温回升,植株生长加快,茎开始膨大,此时用约20%的腐熟人粪尿作追肥,每周浇一次,促进叶簇生长,茎迅速膨大,以减缓抽薹。
(4)采收留种
当莴笋的心叶长到与外叶齐平时,及时采收,莴笋应以越冬的春莴笋留种,留种田的栽培技术同春莴笋。母株的选择标准除具有原品种特性、特征外,莴笋应选择抽薹晚,节间密,没有侧枝,叶片少,笋粗而长,不裂口,无病害的植株。选留的种株将下部叶片去掉,并进行培土,插支柱防倒伏,减少病虫传播。当花薹抽出,分生出多数枝条,如温度适宜,大约半月左右即可成熟。种子具有伞状细毛,易随风飞散,故不能全部成熟即行采收,晒干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