膜下滴灌技术(膜下滴灌技术的缺点)

本文导读目录:

膜下滴灌技术怎么应用?

膜下滴灌的应用

(1)滴灌毛管的选用。对蔬菜等条播密植作物,根系发育范围小,对水分和养分的供应十分敏感,要求滴头布置密度大,毛管用量多,因而毛管选用价格较低的滴灌带,可有效地降低滴灌造价,且运行可靠,安装使用方便。

(2)膜下滴灌的布置。在滴灌进棚前,应顺棚跨(或棚长)起垄,垄宽40厘米,高10-15厘米,做成中间低的双高垄,滴灌带放在双高垄的中间低凹处,垄上覆盖地膜。双高垄的中心距一般为1米,因而滴灌毛管的布置间距为1米。滴灌毛管的每根长度一般与棚宽(或棚长)相等,对需水量大的蔬菜有时也布置两道。支管布置一般顺棚的后墙 (或顺棚跨)长度与棚长(或棚跨)相等。在支管的首部安装施肥装置和二级网式过滤器等。

(3)滴灌蔬菜的效益。大棚温室膜下滴灌一般比大水漫灌节水70%左右,并能大幅度降低棚内湿度,减少病虫害,提高蔬菜的品质;比大水漫灌棚温高,鲜菜可提前上市半个月。大棚温室膜下滴灌蔬菜可增产20%-40%,投资回收期一般为4-6个月。

3、膜下漓灌的管理

(1)规范操作。要想达到蔬菜滴灌的最佳效果,设计、安装、管理必须规范操作,不能随意拆掉过滤设施和在任意位置自行打孔。

(2)注意过滤。大棚温室膜下滴灌蔬菜,要经常清洗过滤器内的网,发现滤网破损要更换,滴灌管网发现泥沙应及时打开堵头冲洗。

(3)适量灌水。每次滴灌时间长短要根据缺水程度和蔬菜品种决定,一般控制在1-4个小时。

膜下滴灌是什么技术?

膜下滴灌,顾名思义,是在膜下应用滴灌技术的一种新型灌溉技术。使水、肥、农药等通过滴灌直接作用于作物根系,加上地膜覆盖,蒸发甚微,为作物根系发育提供一个良好的生长环境,真正实现由浇地向浇作物的转变。此外,滴灌可在作物根系发育范围内形成一个低盐区,即使在中度盐碱地上也可获得较高产量。与我国传统地面灌溉相比,膜下滴灌除省水、省肥外,还有抗灾、抗盐碱、增产、改善作物品质等优点。数据显示,使用膜下滴灌较常规灌溉省水40%~50%,省肥20%,省农药10%,增产10%~20%,中低产田可增产25%以上,综合效益可提高40%以上。

膜下滴灌有什么优点?

膜下滴灌,顾名思义,是在膜下应用滴灌技术的一种新型灌溉技术。使水、肥、农药等通过滴灌直接作用于作物根系,加上地膜覆盖,蒸发甚微,为作物根系发育提供一个良好的生长环境,真正实现由浇地向浇作物的转变。此外,滴灌可在作物根系发育范围内形成一个低盐区,即使在中度盐碱地上也可获得较高产量。

与我国传统地面灌溉相比,膜下滴灌除省水、省肥外,还有抗灾、抗盐碱、增产、改善作物品质等优点。数据显示,使用膜下滴灌较常规灌溉省水40%~50%,省肥20%,省农药10%,增产10%~20%,中低产田可增产25%以上,综合效益可提高40%以上。

膜下滴灌技术的推广,必将从根本上改变我国传统农业用水方式,引发一场中国农业由传统迈向现代的革命。我国是世界上13个贫水国之一,人均水资源的占有量仅为世界平均水平的1/4,水资源的有效利用率只有30%~40%,仅为发达国家的一半。膜下滴灌技术改变了人们千百年来传统的大水漫灌方式,使水的投入产出达到一个理想水平。特别是对于我国西部这样一个水资源严重匮乏的地区,50%的节水效应将意味着以现有水量可以供养比现有耕地多一倍的土地。

膜下滴灌还将带动精准灌溉、精准施肥、精准用药、包括正在推广的机械化精准采摘等技术的发展。随着这项技术的推广,必然促使我国农业栽培模式的改变和农业劳动者整体科技素质的提高。

膜下滴灌是什么?

膜下滴灌是滴灌技术和覆膜种植技术的有机结合,是一种适用于机械化大田作物栽培的新型田间灌溉方法。主要通过布管、铺膜与播种一次性复合作业后,将滴灌带与滴灌系统的支管连接。灌溉时,根据作物的需要,适时适量向作物根系供应水分和养分。

膜下滴灌具有节水、节肥、节药、节地、省工、增产等诸多优点。有效解决了常规覆膜栽培时生育期无法追施肥料的问题,通过滴灌带上覆膜,减少了湿润土体表面的蒸发,降低了灌溉水的无效消耗,使灌溉定额大大降低;减少或避免灌溉对地下水的补给,抑制地下水位上升,有效防治土壤盐渍化,减轻农药、化肥对土壤和地下水的污染。

膜下滴灌有什么特点?

膜下滴灌是滴灌技术和覆膜种植技术的有机结合,是一种适用于机械化大田作物栽培的新型田间灌溉方法。主要通过布管、铺膜与播种一次性复合作业后,将滴灌带与滴灌系统的支管连接。灌溉时,根据作物的需要,适时适量向作物根系供应水分和养分。

膜下滴灌具有节水、节肥、节药、节地、省工、增产等诸多优点。有效解决了常规覆膜栽培时生育期无法追施肥料的问题,通过滴灌带上覆膜,减少了湿润土体表面的蒸发,降低了灌溉水的无效消耗,使灌溉定额大大降低;减少或避免灌溉对地下水的补给,抑制地下水位上升,有效防治土壤盐渍化,减轻农药、化肥对土壤和地下水的污染。

膜下滴灌是什么

膜下滴灌是滴灌技术和覆膜种植技术的有机结合,是一种适用于机械化大田作物栽培的新型田间灌溉方法。主要通过布管、铺膜与播种一次性复合作业后,将滴灌带与滴灌系统的支管连接。灌溉时,根据作物的需要,适时适量向作物根系供应水分和养分。

膜下滴灌具有节水、节肥、节药、节地、省工、增产等诸多优点。有效解决了常规覆膜栽培时生育期无法追施肥料的问题,通过滴灌带上覆膜,减少了湿润土体表面的蒸发,降低了灌溉水的无效消耗,使灌溉定额大大降低;减少或避免灌溉对地下水的补给,抑制地下水位上升,有效防治土壤盐渍化,减轻农药、化肥对土壤和地下水的污染。

什么是滴灌?

膜下滴灌,顾名思义,是在膜下应用滴灌技术的一种新型灌溉技术。使水、肥、农药等通过滴灌直接作用于作物根系,加上地膜覆盖,蒸发甚微,为作物根系发育提供一个良好的生长环境,真正实现由浇地向浇作物的转变。此外,滴灌可在作物根系发育范围内形成一个低盐区,即使在中度盐碱地上也可获得较高产量。

与我国传统地面灌溉相比,膜下滴灌除省水、省肥外,还有抗灾、抗盐碱、增产、改善作物品质等优点。数据显示,使用膜下滴灌较常规灌溉省水40%~50%,省肥20%,省农药10%,增产10%~20%,中低产田可增产25%以上,综合效益可提高40%以上。

膜下滴灌技术的推广,必将从根本上改变我国传统农业用水方式,引发一场中国农业由传统迈向现代的革命。我国是世界上13个贫水国之一,人均水资源的占有量仅为世界平均水平的1/4,水资源的有效利用率只有30%~40%,仅为发达国家的一半。膜下滴灌技术改变了人们千百年来传统的大水漫灌方式,使水的投入产出达到一个理想水平。特别是对于我国西部这样一个水资源严重匮乏的地区,50%的节水效应将意味着以现有水量可以供养比现有耕地多一倍的土地。

膜下滴灌还将带动精准灌溉、精准施肥、精准用药、包括正在推广的机械化精准采摘等技术的发展。随着这项技术的推广,必然促使我国农业栽培模式的改变和农业劳动者整体科技素质的提高。

  • 评论列表:
  •  拥嬉俗欲
     发布于 2022-06-02 19:54:55  回复该评论
  • 国西部这样一个水资源严重匮乏的地区,50%的节水效应将意味着以现有水量可以供养比现有耕地多一倍的土地。膜下滴灌还将带动精准灌溉、精准施肥、精准用药、包括正在推广的机械化精准采摘等技术的发展。随着这项技术的推广,必然促使我国农业栽培模式的改变和农业劳动者整体科技素质的提高。膜下滴灌是什么?

发表评论:

Powered By

Copyright Your WebSite.Some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