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技术在医学中的应用(计算机技术在医学中的应用前景)

本文导读目录:

常应用于医学中的计算机技术有哪些?

太多了,应用最多的是医院的HIS系统,从门诊到住院,从开医嘱到发药,从病历到出院小结,从做检查到开刀,每个环节都在使用计算机进行工作,可以说现代化的单位离开了计算机基本上很难工作,或者换个说法,计算机的数据库技术,多媒体技术,网络技术,在医院都发挥着重要作用。办公现代化我就不多说了

对医学生而言,计算机最广泛的应用有哪些?特别是医学影像学的学生!!!

可以帮助医生缩短诊断时间;避免疏漏;减轻劳动强度;提供其他专家诊治意见,以便尽快作出诊断,提出治疗方案。诊治的过程是医生收集病人的信息(症状、体征、各种检查结果、病史包括家族史以及治疗效果等等),在此基础上结合自己的医学知识和临床经验,进行综合、分析、判断,作出结论。计算机辅助诊断系统则是通过医生和计算机工作者相结合,运用模糊数学、概率统计以至人工智能技术,在计算机上建立数学模型,对病人的信息进行处理,提出诊断意见和治疗方案。这样的信息处理过程,速度较快,考虑到的因素较全面,逻辑判断也较严谨。

利用人工智能技术编制的辅助诊治系统,一般称为“医疗专家系统”。人工智能是当代计算机应用的前沿。医疗专家系统是根据医生提供的知识,模拟医生诊治时的推理过程,为疾病等的诊治提供帮助。医疗专家系统的核心由知识库和推理机构成。知识库包括书本知识和医生个人的具体经验,以规则、网络、框架等形式表示知识,存贮于计算机中。推理机是一个控制机构,根据病人的信息,决定采用知识库中的什么知识,采用何种推理策略进行推理,得出结论。由于在诊治中有许多不确定性,人工智能技术能够较好地解决这种不精确推理问题,使医疗专家系统更接近医生诊治的思维过程,获得较好的结论。有的专家系统还具有自学功能,能在诊治疾病的过程中再获得知识,不断提高自身的诊治水平。

医院信息系统(HIS)

用以收集、处理、分析、储存和传递医疗信息、医院管理信息。一个完整的医院信息系统可以完成如下任务:病人登记、预约、病历管理、病房管理、临床监护、膳食管理、医院行政管理、健康检查登记、药房和药库管理、病人结帐和出院、医疗辅助诊断决策、医学图书资料检索、教育和训练、会诊和转院、统计分析、实验室自动化和接口。

计算机在医学方面有哪些应用?

计算机在医学中的应用 计算机在医学领域中的应用共有下列12个方面:

 计算机辅助诊断和辅助决策系统(CADCMD) 可以帮助医生缩短诊断时间;避免疏漏;减轻劳动强度;提供其他专家诊治意见,以便尽快作出诊断,提出治疗方案。诊治的过程是医生收集病人的信息(症状、体征、各种检查结果、病史包括家族史以及治疗效果等等),在此基础上结合自己的医学知识和临床经验,进行综合、分析、判断,作出结论。计算机辅助诊断系统则是通过医生和计算机工作者相结合,运用模糊数学、概率统计以至人工智能技术,在计算机上建立数学模型,对病人的信息进行处理,提出诊断意见和治疗方案。这样的信息处理过程,速度较快,考虑到的因素较全面,逻辑判断也较严谨。

 利用人工智能技术编制的辅助诊治系统,一般称为“医疗专家系统”。人工智能是当代计算机应用的前沿。医疗专家系统是根据医生提供的知识,模拟医生诊治时的推理过程,为疾病等的诊治提供帮助。医疗专家系统的核心由知识库和推理机构成。知识库包括书本知识和医生个人的具体经验,以规则、网络、框架等形式表示知识,存贮于计算机中。推理机是一个控制机构,根据病人的信息,决定采用知识库中的什么知识,采用何种推理策略进行推理,得出结论。由于在诊治中有许多不确定性,人工智能技术能够较好地解决这种不精确推理问题,使医疗专家系统更接近医生诊治的思维过程,获得较好的结论。有的专家系统还具有自学功能,能在诊治疾病的过程中再获得知识,不断提高自身的诊治水平。

 这类系统较好的实例如美国斯坦福大学的 MYCIN系统,它能识别出引起疾病的细菌种类,提出适当的抗菌药物。在中国类似的系统有中医专家系统,或称“中医专家咨询系统”。

 医院信息系统(HIS) 用以收集、处理、分析、储存和传递医疗信息、医院管理信息。一个完整的医院信息系统可以完成如下任务:病人登记、预约、病历管理、病房管理、临床监护、膳食管理、医院行政管理、健康检查登记、药房和药库管理、病人结帐和出院、医疗辅助诊断决策、医学图书资料检索、教育和训练、会诊和转院、统计分析、实验室自动化和接口。

 这些系统中较著名的如美国复员军人医院的DHCP;马萨诸塞综合医院用 MUMPS语言开发的COSTAR等。中国从1970年起,就开发了一些医院信息系统,并统一规划开发了医院统计、病案、人事、器材、药品、财务管理软件包。

 生物-医学统计及流行学调查软件包 在临床研究、实验研究及流行学调查研究中,需要处理大量信息。应用计算机可以准确快速地对这些数据进行运算和处理。为了这方面的需要,用各种计算机语言开发了不少软件包。较著名的有SAS、SPSS、SYSTAT及中国的RDAS等。

 卫生行政管理信息系统 (MIS) 利用计算机开发的“卫生行政管理信息系统”,又称“卫生管理信息/决策系统”,能根据大量的统计资料给卫生行政决策部门提供信息和决策咨询。一个完整的卫生行政管理信息系统包括三部分:①数据自动处理系统(ADP),主要功能是收集与整理数据、汇总成各类统计报表与图表。②信息库,是指能使单位与其外部机构之间,以及单位内部各种职能之间相互共享信息资源的一种模式。信息来源有法定的和非法定的(一次性调查),还有来自计算机日常收集到的各种活动所产生的信息流。设立信息库的主要目的是沟通各项活动和修正工作人员的行动。③决策咨询模型,又称信息决策模型,可根据必要信息用它作出可行或优化方案,预测事业的发展。传统的方法(即非信息/决策系统)主要依赖过去的资料,考虑当前决策,或估计今后的发展,它不能产生比较有效而且迅速的应变措施,信息/决策的数学模型,若建立的数学模型比较合理,便可以及时由当前活动中,指出即将发生的偏差,预见未来,以支持管理决策反应不断改变。

 医学情报检索系统 利用计算机的数据库技术和通讯网络技术对医学图书、期刊、各种医学资料进行管理。通过关键词等即可迅速查找出所需文献资料。

 计算机情报检索工作可分为三个部分:①情报的标引处理;②情报的存贮与检索;③提供多种情报服务,可向用户提供实时检索,进行定期专题服务,以及自动编制书本式索引。

 美国国立医学图书馆编制的“医学文献分析与检索系统”(MEDLARS)是国际上较著名的软件系统,这是一个比较完善的实时联机检索的网络检索系统。通过该馆的IBM3081计算机系统能提供联机检索和定题检索服务,通过通讯网络、卫星通讯或数据库磁带的方法,在16个国家和地区中形成世界性计算机检索网络。其他著名的系统如IBM4361,MEDLARS等。中国开发了一些专题的医学情报资料检索系统,如中医药文献、典籍的检索系统。

 药物代谢动力学软件包 药物代谢动力学运用数学模型和数学方法定量地研究药物的吸收、分布、转化和排泄等动态变化的规律性。人体组织中的药物浓度不可能也不容易直接测定,因此常用血尿等样品进行测量,通过适当的数学模型来描述和推断药物在体内各部分的浓度和运动特点。在药代动力学的研究中,最常用的数学方法有房室模型、生理模型、线性系统分析、统计矩和随机模型等。这些新技术新方法的发展与应用,都与计算机技术的应用分不开。已开发了不少的药代动力学专用软件包,其中较著名的有NONLIN程序(一种非线性最小二乘法程序)。

 疾病预测预报系统 疾病在人群中流行的规律,与环境、社会、人群免疫等多方面因素有关,计算机可根据存贮的有关因素的信息并根据它建立的数学模型进行计算,作出人群中疾病流行情况的预测预报,供决策部门参考。荷兰、挪威等国还建立了职业病事故信息库,因此能有效地控制和预测职业危害的影响。中国上海、辽宁等地卫生防疫部门,对气象因素与气管炎、某些地方病、流行病(如乙型脑炎、流行性脑膜炎等)的关系作了大量分析,并建立了数学模型,用这些模型在微型机上可成功地作出这些疾病的预测预报。

 计算机辅助教学(CAI) 可以帮助学生学习、掌握医学科学知识和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更好地利用医学知识库和检索医学文献;教员可以利用它编写教材,并可通过电子邮件与同事和学生保持联系,讨论问题,改进学习和考察学习成绩;医务人员可根据各自的需要和进度,进行学习和补充新医学专门知识。目前在一些医学研究和教学单位里已建立了可由远程终端通过电话网络访问的各种 CAI医学课程。利用计算机进行医学教育的另一种重要途径是采用计算机模拟的方法,即用计算机模拟人体或实验动物,为学生提供有效的实验环境和手段,使学生能更方便地观察人体或实验动物,在条件参数改变下的各种状态,其中有些状态在一般动物实验条件下往往是难于观察到的。由于光盘技术、语言识别、触摸式屏幕显示等新技术的发展,教学用的计算机模拟病例光盘等已试制成功,并作为商品在市场上供应,利用这种光盘可方便地显示手术室等现场实际图景和情况,或有关教科书和文献资料,供学生学习。

 最佳放射治疗计划软件 计算机在放疗中的应用,主要是计算剂量分布和制订放疗计划。以往用手工计算,由于计算过程复杂,所以要花费许多时间。因而,在手工计算的情况下,通常只能选择几个代表点来计算剂量值。利用计算机,则只要花很短时间,而且误差不超过5%,这样,对同一个病人在不同的条件下进行几次计算,从中选择一个最佳的放射治疗计划就成为可能。所谓最佳放射治疗计划就是对病人制订治疗计划,包括确定照射源、放射野面积、放射源与体表的距离、入射角以及射野中心位置等,然后再由计算机根据治疗机性能和各种计算公式,算出相应的剂量分布,在彩色监视器上形象地显示出来。对同一个病人,经过反复改变照射条件,进行计算、分析和比较,就可以得出最理想的剂量分布,使放射线照射方向上伤害正常组织细胞最少,放疗疗效最佳,这就是最佳放射治疗计划。同时,可将此剂量分布图用绘图仪记录下来,存入病历,以供治疗时使用或长期保存。

 计算机医学图像处理与图像识别 医学研究与临床诊断中许多重要信息都是以图像形式出现,医学对图像信息的依赖是十分紧密的。医学图像一般分为二类:一是信息随时间变化的一维图像,多数医学信号均属此一类,如心电图、脑电图等;另一是信息在空间分布的多维图像,如X射线照片、组织切片、细胞立体图像等等。在医学领域中有大量的图像需要处理和识别,以往都是采用人工方式,其优点是可以由有经验的医生对临床医学图像进行综合分析,但分析速度慢,正确率随医生而异。计算机高速度、高精度、大容量的特点,可弥补上述不足。特别是有一些医学图像,如脑电图的分析,凭人工观察,只能提取少量信息,大量有用信息白白浪费。而利用计算机可作复杂的计算,能提取其中许多有价值的信息。另外进行肿瘤普查时,往往要在显微镜下观看数以万计的组织切片;日常化验或研究工作中常需要作某种细胞的计数。这些工作既费力又费时,若使用计算机,就将节省大量人力并缩短时间。利用计算机处理、识别医学图像,在有的情况下,可以做人工做不到的工作。如心血管造影,当用手工测量容积,导出血压容积曲线时,只能分析出心脏收缩和舒张的特点。若利用计算机计算,每张片子只需一秒钟,并可以得到瞬时速度、加速度、面积和容积等有用的参数。此外,不管上述那一类工作中,计算机还能完成人工不能完成的另一类工作即图像的增强和复原。1970年代医学图像处理在计算机体层摄影成像术(CT)方面的突出成就,和磁共振成像仪、数字减影心血管造影仪等新装置的相继出现,以及超声等其他医学成像仪器的进一步完善,使人们对放射和核医学图像的处理及模式识别研究的兴趣更为浓厚。显微图像在医学诊断和医学研究中一直起着重要作用。计算机图像处理与分析方法已用于检测显微图像中的重要特征,人们已能用图像处理技术和体视学方法半定量与定量地研究细胞学图像以至组织学图像。计算机三维动态图像技术已使心脏动态功能的定量分析成为可能。

 生物化学指标、生理信息的自动分析和医疗设备智能化 医疗设备智能化是指现代医疗仪器与计算机技术及其各种软件结合的应用,它使这些设备具有自动采样、自动分析、自动数据处理等功能,并可进行实时控制,它是医疗仪器发展的一个方向。

 计算机在护理工作中的应用 计算机在护理工作中的应用,主要分为三个方面:①护理,包括护理记录、护理检查、病人监护、药物管理等。②护士教育,包括护理 CAI教育、护士教学计划与学习成绩记录管理。③护士管理,包括护士服务计划调度、人力资源管理、护士工作质量的检查或评比等。

计算机在医疗领域有哪些运用?

电子计算机的出现,给精细诊断带来了福音。CT是医疗仪器家族中的一员新秀,医学上称为断层扫描装置。CT扫描可以把身体的某一部分分割成若干张深度不同的图像,然后用电子计算机把这些图像分割制成1毫米见方的单个立方体,从而组成了立方体数据。电子计算机根据这些数据在屏幕上清晰地显出这一部分的主体图,任何一点的病变也逃脱不掉,人称CT是医生的“神眼”。

CT不仅广泛应用于医疗诊断,在现代考古学中也显示了神奇的功效。古埃及的木乃伊是古代奇迹之一,是古埃及人采用特殊工艺制成的干枯而不腐烂的尸体。制作方法非常精细,先从死者的左侧开刀,除心脏外取出全部内脏,然后用香料清洗,在腹腔内填满棕榈油、洋葱、雪松木片、沙子、木屑等,用碳酸钠将腹水吸干,用松香类树脂涂全身,以麻布将四肢和整个躯体层层包扎牢后浸入松香中,取出干燥,最后放入特制的人形棺木中。

要想研究木乃伊,就要把麻布打开,对木乃伊解剖,这样做必然破坏木乃伊。有没有别的办法不去破坏木乃伊呢?美国伊利诺思大学世界遗产博物馆改变解剖木乃伊的做法,给木乃伊做CT。一次,一位芝加哥的古董商送来一具木乃伊,要求进行研究,但不许破坏木乃伊。威斯曼教授接受了这个困难的研究课题。从外形看,木乃伊长140厘米,扁平的脸上有一双大眼睛,隐隐约约能看到额头上有金色的月桂环冠。对这具木乃伊的年龄、年代、性别、死因等一无所知。

威斯曼先用X光拍片检查,片子显示了骨头的生长情况,但是没找到护身符,由此可断定他必然是个穷人家孩子。接着对木乃伊进行CT扫描,扫描的图像不仅清楚地把骨架、裹尸物、松香等显现出来,腹腔内的组织也一目了然。经分析,死者年龄为八九岁,从麻布包扎的方法及彩绘的装饰可知,距今大约2000年。从扫描图像中还发现尸体的背部,有一块从头到脚与体型弯曲一致的木板,说明这具尸体是开始腐烂时才制作,木板用来支撑尸体。通过CT扫描还恢复了死者的头像。

美国波士顿市美术馆一次考古更加精彩。考古学家米隆.马克斯选用高清晰度CT扫描机,对一具木乃伊进行研究。从与木乃伊一起发掘出的石板上,马克斯知道这具木乃伊是3000年前古埃及著名女歌星泰伯丝。她家住在尼罗河谷一个叫泽贝斯的小镇上,丈夫是个理发师。她死于公元前930年,年仅30岁。泰伯丝怎么死的?她当时长得什么样?这两个问题很吸引人。马克斯用CT对木乃伊拍摄了271张照片,经电子计算机对这些照片反复比较,组成了立体图像,使泰伯丝的骨骼、肌肉、眼窝、头发、内脏等全部再现出来。

埃及的考古学家看了计算机描绘的图像十分惊讶。他称赞说:“其清晰度之高,宛如泰伯丝再生。”看过描绘图像的科学家对歌星泰伯丝进行了一番描述:“她生前长得如花似玉,有一双明亮的眼睛,眼窝深沉;她有满口如玉般的牙齿,没有一个龋洞;她秀发披肩,肌肤白皙,富有弹性;她身材适中,犹如天仙。”从CT所显示的图像看,她颅顶骨内有一处陷窝,可判定泰伯丝死于脑瘤。

CT机的问世,使医疗和考古都有了长足进步。电子计算机给医生安了一双“神眼”,给考古学家装了一双能复古的神手。

计算机在医学影像中应用

pacs是属于医学类

PACS系统的概念已从原来将数字化的医学影像通过网络传送到连接在网络上的影像显示工作站上作一般显示和进行数字化存储,发展成为以数字化诊断(无纸化、无胶片化)为核心的整个影像管理过程,包括:数字影像采集、数字化诊断工作站、影像会诊中心、网络影像打印管理、网络影像存储、网络影像分发系统和网络影像显示计算机、网络综合布线和数据交换系统等。

计算机在医学方面的应用有哪些?

1、通过电子计算机进行医药辅助设计;2、建立医药文献数据库;3、建立一个具有全面诊断、病理、药理和相关医药信息的数据库;4、计算机系统可根据病人情况,指出病人每天需要各种物质及输液数量;5、运用计算机进行处方统计和分析;

还有很多,你是哪个学校的?不会咱们做的是同一份作业吧!!!!!!!!!

信息技术在医学的应用

计算机和信息技术在医学领域的应用,经历了30多年的研究和发展,已成为现代医学中的一个新的边缘科学,称为医药信息学(Medical Informatics)。基于HIS是这一学科的基础课题,发达国家的医院已比较广泛地采用了HIS,获得了较好的社会经济效益。从70年代后期至今,计算机在我国各领域应用的深度和广度都有很大程度的普及和提高。同样,计算机在医学领域的应用也发展很快。

一、 我国计算机在医院应用的现状

1、 业务处理系统(TPS)。即部门业务过程的自动化。如门诊挂号、划价收费、发药、检查报告等流程的自动化;住院床位管理、医嘱处理、费用结算等过程的自动化;以及物资设备、财务人事等后台支持部门的业务过程自动化等。

2、 决策支持系统(DSS)。即将TPS采集的各方数据链接为数据仓库,通过调动模型库、方法库和知识库对数据仓库进行访问并计算,辅助半结构化甚至非结构化的决策。

3、 医疗信息系统(MIS)。包括实验设备联机系统、医学图像存储与通信系统(PACS)、专家诊断智能系统等。

4、 办公自动化系统(OA)。包括日常办公事务处理、文件传输(FTP)、电子邮件(E-Mail)、档案管理等。

5、 文献检索系统,包括院内馆藏,期刊专题检索和通过Internet 访问Medline(美国国立医学图书馆)。

6、 妇幼卫生信息系统等。

二、 我国医院计算机应用的前景

1、 电子病历

病历记录作为一项基础性的数据,在临床诊断中非常重要。电子病历是一项有前途的技术,是一项重要的改革,它能及时地将来自各方面分散的病人的资料,综合整理成数据形式的资料。同时还能增加图形和照片等临床诊断信息,协助医师做出诊断,在诊断后计算机还可以提高一系列问题,提出诊断依据,拟定治疗方案,进行质量检查等日常文书工作。并且可通过联网直接进行院内外信息交流。电子病历系统是综合了检查信息、医疗影像、医疗指令的新型病历。比低张型病历的信息管理更迅速有用,临床诊断更方便,医师更容易收到反馈信息,能保证医疗质量,杜绝不完整不合格病历,且节省了时间等。

2、 建立我国住院病人基本信息集

收集、整理和分析住院病人的信息,不仅能了解医院的运行状况,更重要的是能够对医院的医疗水平、医疗服务效率等方面进行科学的评价。国外的做法已证明了这一点。住院病人基本信息包括病人的人口统计学特征(年龄、性别等)、入院日期及状态、视病和手术编码、住院费用等。研究我国住院病人的特点,找到适合我国国情的病人分类方法,探索新的医疗服务质量评估体系,从而在整体上提高我国医院管理学的研究水平,使医院管理学与医院的发展相适应。

3、 建设医院计算机网络

目前我国绝大多数医院计算机是分散管理的,仍处于单机单站的工作状态,存在着各种数据不能共享,重复劳动等弊病,不利于提高医院的工作效益。要实现医院现代化管理,只有科学地设计和应用计算机网络技术,才可以加强医院管理和科室间的联系。因此,计算机是否联网,已经成为衡量一个单位信息管理技术水平的标准和医院管理科学化的象征。

4、 建立医疗卫生信息高速公路

信息高速公路可以使人们不受时间、空间限制,同时进行声音、图像和数据交流,是以光纤电缆为"路",将电话、电视、计算机等现有信息传播工具的功能融为一体,成为多媒体的传播工具。信息高速公路可以最大限度地利用医疗卫生资源,使专家们的知识成为全人类共有的宝贵财富,如网上教学、社区医疗服务、卫生系统联网、远程医疗会诊咨询服务、医疗保险等。它的建成,将极大地推动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大大提高医疗质量和服务水平,将彻底改变医疗卫生事业的现状和医院管理模式,医疗工作将不再局限于一所医院、一个地区、而是扩大到全国乃至全球。随着电子技术突飞猛进的发展,电脑的应用领域,愈来愈广泛,无处没有它的足迹,当然在医疗领域,也不例外,当患者步入医院的门槛之后,就进入了电脑世界,也就开始享受电脑的服务了。

电脑病历管理。昔日患者的病历的介质是纸张,尤其是长期病患者,其病历都是很厚一大摞,看病时医生翻阅,也很不方便,费时费力,同时保管起来也需要占用很大的空间,那一撂撂的病历占据了一个很大的“病历库”,患者挂完号之后,病历库的管理人员,还得一一按号索取。如果病患者,需要转院治疗时,还得把病历借给新转到的那个医院。如今的病历已经不用纸了,而是一种新型的病历——“电子病历”,病历上所记载的全部内容,包括X光照片、心电图以及各种化验单据等,一揽子都存储在专门的“病历数据库”中,那原先庞大的“病历库”,也只好改作他用了。当患者到医院看病时,医生只要轻轻摁一下电脑按键,或点一下鼠标,就可以把“病历数据库”里该病患者的病历调出来,并在屏幕上显示出来,可以前后自动翻页。当病患者需要转院治疗,新的医院医生根据转院单,也可以从原医院的“病历数据库”中,把该患者的病历借来使用。当然,“病历数据库”为了安全起见,由电脑进行管理,不是任何人都可以去“调用”病历的。上面讲到的转院治疗的“转院单”,实际上还起到允许调用该病患者病历的“通行证”的作用。

电脑诊断。有的还称其为“电脑医生”。这是医疗领域中的最重要的组成部分之一,当患者到医院看病时,首先,向值班人员叙述症状,随即值班人员把这些症状,输入到电脑中去,“电脑医生”根据症状,立即从显示屏上显示出要化验或检查的项目,同时,从打印机上打印出化验单、检查单(如血、尿、便的化验,X光胸透,CT、B超、核磁共振等检查)。化验、检查结束后,化验及检查结果,由化验室及有关检查部门的电脑,直接传递到电脑医生那里,“电脑医生”根据患者的症状、化验及检查的结果,又结合病历,最后做出“诊断”,诊断为什么病,开出了医疗“处方”,如果需要休息时,它还可以开出“病假条”,这些诊断书、处方、病假条都由打印机打印出来。

如遇到疑难病症,而需要由远处的专家治疗时,电脑医生可以把患者的病历、症状、化验及检查结果,通过网络传输到身在远方的专家的电脑中,请其诊断,最后专家会将诊断结论及处方等再传回“电脑医生”那里。这样,患者在当地就可以得到身处远方的专家治疗。如果不是电子时代,做到这点,只是痴心枉想,“天方夜谭”罢了。

电脑管理病床。病床是病患者住院治疗必备的设施之一。采用电脑管理病床,使其管理工作更加现代化、科学化。病床按病区分区管理,它记录着患者姓名、何种病症、入院时间、出院时间、空床情况等信息,同时向住院部电脑计费系统,提供患者占用床位的有关信息,以便其计费时应用。另外,还能实时显示全院病床的利用情况。

电脑药库管理。采用电脑管理药品库以后,可全面反映药品库存情况及药品流动信息;可打印全部药品清单、指定部分的药品清单、三个月内将要失效的药品清单以及急需购进的药品清单;编制采购药品辅助计划表;提供进库数和出库数账单、发往下属药房的药品账单等。

电脑药物咨询。可为医生提供以下咨询服务:①药物相互作用分析,每张处方最多可达15种药;②药名翻译,可任意输入中、英、拉丁文及代码中的一种,便可得到其它几种文字的药名,包括别名;③查询药物用途、规格、常用量、极限量及注意事项;④查询药物学的有关数据;⑤查询抗菌首选及次选药物和使用这些药物的指导性说明;⑥查询在某些疾病、生理状态下慎用和禁用的药物;⑦查询能够引起尿颜色改变的药物,查询使用麻醉、神经、毒性药物的有关规定等。查询时可任意选中、英、拉丁文或代码,可查询到4万种以上药品的各类信息,查询结果只需1分钟,显示或打印均可。

电脑计费。电脑计费分门诊和住院两大部分。门诊计费部分,可以准确计算出药费、处置费、各种化验费、各种检查费等医疗费用,并能清晰地打出各种费用的详细清单。住院部分,可以准确计算出住院治疗的患者,住院期间的全部费用,并能打印出所需费用的明细清单。

电脑牙医。在植牙方面,首先对患者口腔进行电脑断层扫描,将结果输入电脑牙医的电脑中去,电脑牙医分析患者的口腔骨骼构造,确定需要植牙的准确部位,随后,在三维印刷技术的帮助下,提供口腔模型,最后,由值班大夫根据模型再实施手术。在补牙方面,电脑牙医是利用一具微型镜头扫射患者的蛀牙,根据扫射的资料,绘制蛀牙的立体图像,此时连接电脑的一把小锯便会在电脑牙医的指示下切割用来补牙的瓷块,其大小和形状恰好与牙洞相同,最后由值班大夫把瓷块粘到牙洞内。

此外,还有在麻醉、化验、检查、病理等方面也都采用了电脑 如有帮助希望采纳。

信息技术在医疗领域的应用

计算机和信息技术在医学领域的应用,经历了30多年的研究和发展,已成为现代医学中的一个新的边缘科学,称为医药信息学(Medical Informatics)。基于HIS是这一学科的基础课题,发达国家的医院已比较广泛地采用了HIS,获得了较好的社会经济效益。从70年代后期至今,计算机在我国各领域应用的深度和广度都有很大程度的普及和提高。同样,计算机在医学领域的应用也发展很快。

一、 我国计算机在医院应用的现状

1、 业务处理系统(TPS)。即部门业务过程的自动化。如门诊挂号、划价收费、发药、检查报告等流程的自动化;住院床位管理、医嘱处理、费用结算等过程的自动化;以及物资设备、财务人事等后台支持部门的业务过程自动化等。

2、 决策支持系统(DSS)。即将TPS采集的各方数据链接为数据仓库,通过调动模型库、方法库和知识库对数据仓库进行访问并计算,辅助半结构化甚至非结构化的决策。

3、 医疗信息系统(MIS)。包括实验设备联机系统、医学图像存储与通信系统(PACS)、专家诊断智能系统等。

4、 办公自动化系统(OA)。包括日常办公事务处理、文件传输(FTP)、电子邮件(E-Mail)、档案管理等。

5、 文献检索系统,包括院内馆藏,期刊专题检索和通过Internet 访问Medline(美国国立医学图书馆)。

6、 妇幼卫生信息系统等。

二、 我国医院计算机应用的前景

1、 电子病历

病历记录作为一项基础性的数据,在临床诊断中非常重要。电子病历是一项有前途的技术,是一项重要的改革,它能及时地将来自各方面分散的病人的资料,综合整理成数据形式的资料。同时还能增加图形和照片等临床诊断信息,协助医师做出诊断,在诊断后计算机还可以提高一系列问题,提出诊断依据,拟定治疗方案,进行质量检查等日常文书工作。并且可通过联网直接进行院内外信息交流。电子病历系统是综合了检查信息、医疗影像、医疗指令的新型病历。比低张型病历的信息管理更迅速有用,临床诊断更方便,医师更容易收到反馈信息,能保证医疗质量,杜绝不完整不合格病历,且节省了时间等。

2、 建立我国住院病人基本信息集

收集、整理和分析住院病人的信息,不仅能了解医院的运行状况,更重要的是能够对医院的医疗水平、医疗服务效率等方面进行科学的评价。国外的做法已证明了这一点。住院病人基本信息包括病人的人口统计学特征(年龄、性别等)、入院日期及状态、视病和手术编码、住院费用等。研究我国住院病人的特点,找到适合我国国情的病人分类方法,探索新的医疗服务质量评估体系,从而在整体上提高我国医院管理学的研究水平,使医院管理学与医院的发展相适应。

3、 建设医院计算机网络

目前我国绝大多数医院计算机是分散管理的,仍处于单机单站的工作状态,存在着各种数据不能共享,重复劳动等弊病,不利于提高医院的工作效益。要实现医院现代化管理,只有科学地设计和应用计算机网络技术,才可以加强医院管理和科室间的联系。因此,计算机是否联网,已经成为衡量一个单位信息管理技术水平的标准和医院管理科学化的象征。

4、 建立医疗卫生信息高速公路

信息高速公路可以使人们不受时间、空间限制,同时进行声音、图像和数据交流,是以光纤电缆为"路",将电话、电视、计算机等现有信息传播工具的功能融为一体,成为多媒体的传播工具。信息高速公路可以最大限度地利用医疗卫生资源,使专家们的知识成为全人类共有的宝贵财富,如网上教学、社区医疗服务、卫生系统联网、远程医疗会诊咨询服务、医疗保险等。它的建成,将极大地推动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大大提高医疗质量和服务水平,将彻底改变医疗卫生事业的现状和医院管理模式,医疗工作将不再局限于一所医院、一个地区、而是扩大到全国乃至全球。随着电子技术突飞猛进的发展,电脑的应用领域,愈来愈广泛,无处没有它的足迹,当然在医疗领域,也不例外,当患者步入医院的门槛之后,就进入了电脑世界,也就开始享受电脑的服务了。

电脑病历管理。昔日患者的病历的介质是纸张,尤其是长期病患者,其病历都是很厚一大摞,看病时医生翻阅,也很不方便,费时费力,同时保管起来也需要占用很大的空间,那一撂撂的病历占据了一个很大的“病历库”,患者挂完号之后,病历库的管理人员,还得一一按号索取。如果病患者,需要转院治疗时,还得把病历借给新转到的那个医院。如今的病历已经不用纸了,而是一种新型的病历——“电子病历”,病历上所记载的全部内容,包括X光照片、心电图以及各种化验单据等,一揽子都存储在专门的“病历数据库”中,那原先庞大的“病历库”,也只好改作他用了。当患者到医院看病时,医生只要轻轻摁一下电脑按键,或点一下鼠标,就可以把“病历数据库”里该病患者的病历调出来,并在屏幕上显示出来,可以前后自动翻页。当病患者需要转院治疗,新的医院医生根据转院单,也可以从原医院的“病历数据库”中,把该患者的病历借来使用。当然,“病历数据库”为了安全起见,由电脑进行管理,不是任何人都可以去“调用”病历的。上面讲到的转院治疗的“转院单”,实际上还起到允许调用该病患者病历的“通行证”的作用。

电脑诊断。有的还称其为“电脑医生”。这是医疗领域中的最重要的组成部分之一,当患者到医院看病时,首先,向值班人员叙述症状,随即值班人员把这些症状,输入到电脑中去,“电脑医生”根据症状,立即从显示屏上显示出要化验或检查的项目,同时,从打印机上打印出化验单、检查单(如血、尿、便的化验,X光胸透,CT、B超、核磁共振等检查)。化验、检查结束后,化验及检查结果,由化验室及有关检查部门的电脑,直接传递到电脑医生那里,“电脑医生”根据患者的症状、化验及检查的结果,又结合病历,最后做出“诊断”,诊断为什么病,开出了医疗“处方”,如果需要休息时,它还可以开出“病假条”,这些诊断书、处方、病假条都由打印机打印出来。

如遇到疑难病症,而需要由远处的专家治疗时,电脑医生可以把患者的病历、症状、化验及检查结果,通过网络传输到身在远方的专家的电脑中,请其诊断,最后专家会将诊断结论及处方等再传回“电脑医生”那里。这样,患者在当地就可以得到身处远方的专家治疗。如果不是电子时代,做到这点,只是痴心枉想,“天方夜谭”罢了。

电脑管理病床。病床是病患者住院治疗必备的设施之一。采用电脑管理病床,使其管理工作更加现代化、科学化。病床按病区分区管理,它记录着患者姓名、何种病症、入院时间、出院时间、空床情况等信息,同时向住院部电脑计费系统,提供患者占用床位的有关信息,以便其计费时应用。另外,还能实时显示全院病床的利用情况。

电脑药库管理。采用电脑管理药品库以后,可全面反映药品库存情况及药品流动信息;可打印全部药品清单、指定部分的药品清单、三个月内将要失效的药品清单以及急需购进的药品清单;编制采购药品辅助计划表;提供进库数和出库数账单、发往下属药房的药品账单等。

电脑药物咨询。可为医生提供以下咨询服务:①药物相互作用分析,每张处方最多可达15种药;②药名翻译,可任意输入中、英、拉丁文及代码中的一种,便可得到其它几种文字的药名,包括别名;③查询药物用途、规格、常用量、极限量及注意事项;④查询药物学的有关数据;⑤查询抗菌首选及次选药物和使用这些药物的指导性说明;⑥查询在某些疾病、生理状态下慎用和禁用的药物;⑦查询能够引起尿颜色改变的药物,查询使用麻醉、神经、毒性药物的有关规定等。查询时可任意选中、英、拉丁文或代码,可查询到4万种以上药品的各类信息,查询结果只需1分钟,显示或打印均可。

电脑计费。电脑计费分门诊和住院两大部分。门诊计费部分,可以准确计算出药费、处置费、各种化验费、各种检查费等医疗费用,并能清晰地打出各种费用的详细清单。住院部分,可以准确计算出住院治疗的患者,住院期间的全部费用,并能打印出所需费用的明细清单。

电脑牙医。在植牙方面,首先对患者口腔进行电脑断层扫描,将结果输入电脑牙医的电脑中去,电脑牙医分析患者的口腔骨骼构造,确定需要植牙的准确部位,随后,在三维印刷技术的帮助下,提供口腔模型,最后,由值班大夫根据模型再实施手术。在补牙方面,电脑牙医是利用一具微型镜头扫射患者的蛀牙,根据扫射的资料,绘制蛀牙的立体图像,此时连接电脑的一把小锯便会在电脑牙医的指示下切割用来补牙的瓷块,其大小和形状恰好与牙洞相同,最后由值班大夫把瓷块粘到牙洞内。

  • 评论列表:
  •  末屿安娴
     发布于 2022-06-02 10:22:34  回复该评论
  • 历借给新转到的那个医院。如今的病历已经不用纸了,而是一种新型的病历——“电子病历”,病历上所记载的全部内容,包括X光照片、心电图以及各种化验单据等,一揽子都存储在专门的“病历数据
  •  南殷听弧
     发布于 2022-06-02 10:15:38  回复该评论
  • 机的出现,给精细诊断带来了福音。CT是医疗仪器家族中的一员新秀,医学上称为断层扫描装置。CT扫描可以把身体的某一部分分割成若干张深度不同的图像,然后用电子计算机把这些图像分割制成1毫米见方的
  •  馥妴寺瞳
     发布于 2022-06-02 08:19:02  回复该评论
  • 条件下往往是难于观察到的。由于光盘技术、语言识别、触摸式屏幕显示等新技术的发展,教学用的计算机模拟病例光盘等已试制成功,并作为商品在市场上供应,利用这种光盘可方便地显示手术室等现场实际图景和情况,或有关教科书和文献资料,供学生学习。 最佳放射
  •  鸢旧同尘
     发布于 2022-06-02 11:58:36  回复该评论
  • 病,开出了医疗“处方”,如果需要休息时,它还可以开出“病假条”,这些诊断书、处方、病假条都由打印机打印出来。如遇到疑难病症,而需要由远处的专家治疗时,电脑医生可以把患者的病历、症状、化验及检查结果,通过网络传输到身在远方的专家的电脑中,请其诊断,最后专家会将诊断结论及处方等再传回“电脑医生”那里。

发表评论:

Powered By

Copyright Your WebSite.Some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