跪求十大产业调整和振兴规划的原文,不要解读解析之类的,要电子版、影印件、扫描件都可以,万分感谢!!
钢铁业:加快淘汰落后产能
主要措施:实施适度灵活的出口税收政策,调整进出口税率,提高部分高端产品的出口退税率,稳定国际市场份额;加大淘汰落后产能力度;发挥大集团的带动作用,推进企业联合重组,培育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大型和特大型钢铁集团。
主要影响:政策虽然无法改变目前钢铁行业面临的内外需下降的状态,但是淘汰落后产能和联合重组将会给行业周期性下滑的延缓起到一定的积极作用。从长期来看,大型优势钢企将成为钢铁行业的绝对龙头。
汽车业:支持发展自主品牌
主要措施:从2009年1月20日至12月31日,对1.6升及以下排量乘用车减按5%征收车辆购置税。支持大型汽车企业集团进行兼并重组,使大型车企从目前的14家减少到10家以内。今后3年中央安排100亿元专项资金,重点支持企业技术创新、技术改造和新能源汽车及零部件发展。支持汽车生产企业发展自主品牌。
主要影响:减征购置税政策对大多数轿车企业构成利好。专项资金有利于新能源汽车和自主品牌轿车的发展。规划一方面刺激了内需,扩大了小排量汽车销售;另一方面鼓励车企进行研发投入发展自主品牌,这将对我国的汽车企业发展构成长期利好。
纺织工业:促进企业由大到强
主要措施:将纺织品服装出口退税率由14%提高至15%。加大对纺织企业技改资金和流动资金贷款支持;鼓励支持中小企业金融服务与担保机构优先向纺织企业提供贷款和担保。在新增中央投资中设立专项,重点支持纺纱织造、印染、化纤等行业技术进步。
主要影响:退税上调短期有助于缓解企业的压力,但难以阻止纺织业出口增速的下降甚至绝对值的下滑。而行业面临的最突出问题是外需不足,在全球需求萎缩的大背景下,规划很难直接和及时地刺激扩大出口。另外,信贷支持的执行仍存疑、专项资金的投资额度不明确,难以在短期内为企业带来盈利能力的明显改善。
装备制造:骨干企业联合重组
主要措施:支持装备制造骨干企业进行联合重组;充分利用增值税转型政策,推动企业技术进步;在新增中央投资中安排产业振兴和技术改造专项;建立使用国产首台(套)装备风险补偿机制;增加出口信贷额度,支持装备产品出口;重大工程项目优先采购国内生产设备,国内采购率原则上不低于70%。
主要影响:国家明确支持装备制造骨干企业进行联合重组,相关企业有望通过产业链的整合来进一步扩大自身的实力,细分子行业的龙头企业受益最大。另外,规划中要求提高国产设备采购比例和鼓励采购首台首套国产设备的政策对装备制造业企业,尤其是大型骨干企业意义重大,有助于其市场份额提升及推广。
船舶工业:扩大国内市场需求
主要措施:淘汰落后产能。鼓励金融机构加大船舶出口买方信贷资金投放;将现行内销远洋船财政金融支持政策延长到2012年。拟出台单壳油轮和化学品船以及老旧船舶的报废更新政策;提前实施进入中国水域的单壳油轮淘汰政策。
主要影响:中国造船业订单以散货船为主,大约占比70%左右,这项政策将有利于扩大国内船舶市场需求,调整运力结构。而目前全球油轮在手订单实际上已经包含了单壳油轮淘汰所新增需求,因此不会在国际范围产生较大的影响。中国船舶和广船国际的产品基本代表相应领域的国家水平,淘汰落后产能对这两家公司的发展相对有利。
电子信息:集中实施六大工程
主要措施:加大投入,集中力量实施集成电路升级、新型显示和彩电工业转型、第三代移动通信产业新跨越、数字电视推广、计算机提升和下一代互联网应用、软件及信息服务培育六大工程,鼓励引导社会资金投向电子信息产业。支持优势企业兼并重组。落实数字电视产业政策,推进“三网融合”。
主要影响:规划对于通讯设备行业(3G及宽带)、电子行业、彩电行业以及软件行业构成利好,同时,将推动国内服务外包需求的成长及对本土基础软件企业需求的增长。
轻工业:惠及45个细分行业
主要措施:扩大城乡消费。进一步提高部分轻工产品出口退税率。加大对中小轻工企业的财税和信贷支持。进一步扩大“家电下乡”政策实施力度。加快造纸、家电、塑料等行业的技术改造。增加糖、乳制品、盐、纸浆等产品的收储。
主要影响:轻工业总共涉及大约45个大小行业,预计食品、家电有望成为振兴重点。但是国家政策对于短期行业景气难以起到明显的支撑。“家电下乡”对大家电的需求有直接拉动作用,但是众多外向型经济企业工作的农民工受国际经济恶化影响而返乡,农民购买力(需求)变化制约了“家电下乡”的效果。
石化业:控制总量布局产业
主要措施:抓紧落实成品油储备,完善税收政策,增加技改投入,加大对石化企业的信贷支持。扩建产能,调整化肥农药生产结构,抓紧组织实施在建炼油、乙烯重大项目,扶植高附加值化工产品等。
主要影响:振兴计划旨在调整控制总量,进行产业布局,加快技术升级。由于目前很多大宗产品价格倒挂,出口退税和关税调整不会起到很大作用。振兴规划中,炼油、农业化肥与农药、化工新材料等子行业将得到有力扶持。
有色金属:收储成为主要措施
主要措施:“收储”将是有色金属产业振兴规划的主要措施,具体可能包括落实及增加收储计划、推动跨行业、跨地区兼并重组以及国外资源并购、落实直购电试点、降低电价、合理调整税费以及加强对重点企业技改的支持等。
主要影响:“收储”对于扭转国内有色金属骨干企业库存高企的困境有直接作用,而对于那些已经被收储的铝厂、锌厂等企业,他们面临的库存压力已经相对较小,现金压力减轻,由此可能使得市场抛售压力缓解,从而使得部分金属价格受到一定程度的支撑。
物流业:减轻金融危机冲击
理论创新的基本类型是什么?
持续创新已经成为 21世纪企业谋求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途径和企业创新研究的重要方向。本文指出:由熊彼特创新理论基本思想及由之发展起来的技术创新理论和制度创新理论和当代可持续发展思想共同构成企业持续创新的理论研究基础。在此基础上,系统提出持续创新和企业持续创新定义、特性和基本类型,从而廓清企业持续创新基本概念,最后讨论企业持续创新与其它有关概念的联系与区别。
【作者单位】:西安交通大学管理学院 陕西西安710049
【关键词】:企业持续创新;理论研究基础;定义;特性;基本类型
【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79460004;79860008;70262002)
【分类号】:F270
【DOI】:cnki:ISSN:1003-2053.0.2005-01-00O
【正文快照】:
持续创新已经成为 21世纪企业谋求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途径和企业创新研究的重要方向。鉴于企业持续创新实践和理论研究的重要性,有必要对其理论研究基础,定义,特性和基本类型等基础性问题进行讨论,为进一步展开系统、深入的研究建立一个扎实的基础。1 企业持续创新的理论研究基础众所周知,熊彼特之后,创新理论演变成为两大分支:以技术变革为研究对象的“技术创新”理论和以制度变革为研究对象的“制度创新”理论。两种理论的发展,从不同的侧面深化、丰富和发展了创新理论。技术创新是企业家把先进技术和其它生产要素、生产条件形成的一种…
推荐 CAJ下载 PDF下载
CAJViewer7.0阅读器支持所有CNKI文件格式,AdobeReader仅支持PDF格式
Enterprise’s sustainable innovation: foundations of the theoretical research, definition, features and basic types
XIANG Gang (School of Management;Xi’an Jiaotong University;Xi’an 710049;China)
This paper discusses foundations of the theoretical research on the Enterprise’s Sustainable Innovation: Schumpeter’s innovation theory and its two developed braches: theories of the technological innovation and the institutional innovation. Then, based upon the foundation, it systematically provides definitions of Sustainable Innovation and enterprise’s sustainable innovation (ESI), and further discusses features and basic types of the ESI so that to give a clear concept of the ESI. Finally, it discusses the co-relations and defers between the ESI and other enterprise’s innovation concepts.
【Keyword】:enterprise’s sustainable innovation;foundations of theoretical research;definition;features;basic types
【参考文献】
PDF开发者去世,为何说他的逝世对技术领域来说是一个重大损失?
因为他开发的PDF对人们的日常生活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在阅读领域是一个重大的突破,所以说他的逝世对技术领域来说是一个重大损失。
如何管理研发技术型团队
创新体现在不同方面:第一,技术创新。有一句名言,叫三流的企业卖劳力,二流的企业卖产品,一流的企业 卖技术,超一流的企业卖标准,这反映的就是创新,创新时代,赚取最大利润的就是能够真 的把握技术创新的企业。 第二,体验。现代消费者要求个性化。例如同样的一杯咖啡,星巴克咖啡最贵,星巴克 咖啡与其他咖啡有的不同之处就是体验不同,星巴克咖啡厅里面的体验的是小资情调,让顾 客觉得在那里喝是享受氛围,它创造了一种体验。比如索尼体验店、IBM 体验店等。 以这个阶段的主要的特点是是怎样将技术的创新与消费者的需求结合起来。
高端的技术人才有两类:一类是技术高人;一类是既懂技术也懂消费需求的高人。他能 够把消费者的需求转化为技术,能够把技术转化为消费者需求,这也是我们中国非常欠缺的 一类人才。 二、技术创新乏力的中国制造 技术创新乏力的中国“制造”技术创新在当前的中国是非常重要的,但中国最近20 年走过的道路告诉我们,没有技 术创新,中国企业会逐步走下坡路。
为技术人才创造工作的意义和价值。
{案例} 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颁发中国第一届科学技术大奖,他默默无闻很多年,带了一群弟子, 天天都在田里,像个农民一样。他给他弟子讲了一段话:“我做过一个梦,梦见水稻像高粱 那么高,穗子像扫把那么长,然后我们就坐在稻穗下面乘凉。”这就是愿景。如果是讲使命, 就是让中国吃饱饭,从此不再饿肚子等,当他在做水稻研究的时候,他除了拿那一份工资之 外,他觉得他活得比较有意义,有价值。 一个人只有觉得自己活得有意义、有价值,才可以抵挡外在的诱惑。 企业不能仅仅用钱去留住人,要给技术人员创造工作的意义,要从企业的文化、从项目, 从每一个工程师的特点开始做价值点。作为一个管理者,一定找出“愿景和使命”,或者找 同行业中的标杆企业。
当今全球自动化创新技术列举
这个题太大了,下面有个网址,供您参考
http://www.beckhoff.com.cn/cn/Document/interview/interview_beckhoff_200703.pdf
前言:也许有很多业内权威会对自动化工业创新的现状感到担忧。和以往一样,行业领袖需要保持清醒的头脑以推动先进自动化技术向前发展,现实的发展步伐应支持和维持利润和生产力的优势。这篇文章将显示,工业自动化行业内的创新和技术进步正有序进行。
PC驱动
James Truchard是得克萨斯州Austin市自动化供应商美国国家仪器公司的总裁和首席执行官,他的评论直中要点。"过去10年来,自动化的最重大创新来自个人计算机(PC)技术与工业设备的结合。现在的工业控制产品中经常可以看到工业版的浮点处理器,DRAM(动态随机存取记忆体),固态存储设备如CompactFlash (CF)卡,快速以太网芯片和现场可编程门阵列(FPGA)," Truchard说。"这使得供应商和终端用户能够开发更加强大的软件,这些具有PC控制系统的灵活性和可用性的软件能可靠地在实时操作系统上运行。ARC咨询集团的分析师命名这些设备为可编程自动化控制器-- PAC。与PLC(可编程逻辑控制器)相比,PACs提供相同的耐用性和可靠性但往往更快,更灵活。"
开放系统这个主旋律得到Peter ZorNIo的共鸣,他是另一家位于得克萨斯州Austin市的自动化供应商Emerson Process Management的首席战略官,他反思了在过程控制业多年的经历。"从大约1993年到2002年左右,每个供应商都花费了大量的金钱开发开放系统,"Zornio指出。"我们从为特定目的建造具有专用网络和硬件的自动化系统发展到今天的开放自动化系统。不算实际控制器和设备,今天的自动化系统已经与信息技术(IT)领域使用相同的基础技术。
"客户想从PC市场得到容易的整和以及低成本硬件,"Zornio补充说,"但是他们并没有获益于更多的技术和安全支持。现在他们正卷土重来,这将加速下一个领域的创新。"
Zornio的公司已在无线通讯技术上投入巨资,他还指出,"当然,我会说无线通讯技术是一重大进步。"据他分析,无线通讯技术可能尚未象过去的一些技术进步那样对现今的自动化系统产生变革性的影响。但是Zornio预计,无线通讯技术的持续创新将对未来的自动化系统产生重大影响。
Milwaukee市的Rockwel自动化公司高级副总裁兼首席技术官Sujeet Chand将信息和通信联系起来。"信息和通信技术的发展对设计、操作和工业自动化系统维护的生命周期具有变革性的影响,"他说。
网络的影响
"在设计阶段,机电一体化与模拟技术的发展使我们能够在建造之前模拟并验证机器和制造系统的性能。由于双向的信息流,从'CAD到部件'的生命周期现在可以是连续的。这使得制造企业能够在产品推向市场的时间、质量和产量方面推动持续的改进。"Chand指出,"在生命周期的运作和维护阶段,标准以太网在工业自动化中的快速采用以及网络互操作标准的应用正在使IT系统及业务与工厂的整合成为可能,并帮助生产企业推广全厂范围和供应链的优化。"
许多人总体上把网络作为一项重大的创新技术。佐治亚州Alpharetta市的西门子工业公司工业自动化事业部总裁Raj Batra说,"基于公用总线结构的安全控制一直是现今具有重大影响力的创新技术之一。可编程安全控制成为了一个范式转变。生产力成本的节省以及网络技术的发展,让这个市场非常迅速。"
Dave Skelton 是位于宾夕法尼亚州Middletown 的供应商Phoenix Contact USA的自动化主管,他说,"我很象托马斯·爱迪生那样看待创新理念,'卖不掉的东西,我不想去发明',"至于旧发明促进今天的自动化进步,他也提到了网络。"商业通信技术的产业化,特别是以太网基础设施和无线通信技术,算得上是过去数年里影响现今自动化的最重要创新。我之所以这样说是因为销售的成功。这使得IT界有机会与制造业以直截了当的方式接触。"
"当然,作为可行工业通信标准的以太网和互联网协议(IP)的出现和广泛应用是过去10年来自动化最重要的创新,"Ben Orchard说。Orchard是位于加利福尼亚州Temecula的自动化供应商Opto 22的应用工程师,他对商业网络技术的重要性具有一致的观察。"没有以太网和IP将会大大减少自动化设备和系统之间的互操作性。在决定什么物理接口或应用协议最适合某一特定应用程序时,这为用户提供了多种选择。"
位于加利福尼亚州Long Beach的软件供应商Apriso公司的首席技术官Chris Will关注软件上的发展。"当然,首先将XML(可扩展标记语言)及其继任者——Web服务,面向服务架构(SOAs)和业务流程管理套件引入自动化领域的组织应得创新的称号。如今所有主导的软件基础设施供应商都在推动这三项技术。"
整合能力
伊利诺伊州Vernon Hills的供应商三菱电气自动化有限公司的项目经理Sloan Zupan持不同的思路。"最重要的创新与把不同的控制规则巧妙地集成到一个控制平台上有关。这包括像PLC,机器人,计算机数值控制器(CNCs),人机界面(HMIs)和视觉系统这样的东西。结合这些技术可以让用户为每一个应用恰到好处地选择搭配控制规则。"
位于瑞士苏黎世的自动化供应商ABB有限公司的首席技术官Peter Terwiesch补充说:"在集成能力上的进步,远程访问,设备和资产自身的智能化,加上以往相互竞争的通信协议的统一,促使用户有能力来优化他们的资产。过去十年来虽然设备已经变得更加聪明,在此期间微处理器已经深入渗透到现场设备的领域,并提供了丰富的诊断和操作信息,然而这个信息的真正价值只有当客户能够访问使用它时才能实现,"Terwiesch说。
"此外,从难以到达或危险位置上的设备获得信息然后加以使用,这些远程访问技术的进步帮助客户获得所有需要的数据用以准确评估生产情况或防止潜在的问题,"他补充说。"无线通信的实现使得从智能设备获取诊断信息成为可能,而此前的通讯连接方式决定它们只能传递过程数据。"
通过对一个加工厂的观察,过程系统供应商Honeywell Process Solutions的技术副总裁Jason Urso列出了几项对自动化和工厂经营具有影响力的技术创新。"操作者效率工具和异常状态管理的最佳实践(得益于现代图像和可视化技术以及报警管理工具的创新),加上减少报警泛滥的管理工具,是过去最重要的创新。开放系统的出现让使用传统系统的工厂能够在迁移HMI(人机界面)时保留其控制和输入/输出(I/O)的基础设施。工业无线通讯正使得效率和成本显着改善。最后,从使用HART或基金会现场总线(Foundation Fieldbus)的现场仪器得到的诊断信息控制工程网版权所有,正在让工厂更加积极主动地进行仪器维护。"
离散设备制造商Bosch Rexroth Corp的技术副总裁斯Scott Hibbar指出了三个驱动当前自动化技术的创新。"首先是产业界的接受度以及工厂自动化中精密运动控制的整合。十年前还是一个主要用于精密金属切削设备领域的偏门技术现已被几乎每一个自动化领域主流所接受",这位供应商执行官说。"接下来是运动和逻辑的整合。最后,基于以太网的现场总线正在达到自动化应用的需求,同时也在制造业环境中与其他信息技术共同发挥作用。"
Rockwell的Chand说:"未来,通过先进的传感技术和无线通信技术的扩散,持续地利用以太网,更大范围地利用先进控制技术,以及可持续和安全的生产方法,我们将继续看到今天的制造工厂转变为优化的工厂和供应网络。"
来自Emerson Process的Zornio已经确认无线通讯既是一个驱动现今自动化的昔日发明,而且也是未来自动化创新的驱动技术。"另一件大事---一个巨大的转变---就是减少复杂性,"他补充道。他称之为以人为中心的设计。"过去在80和90年代,如果一项新技术出现且你认为将会带来一些益处,客户会说不错,但'我得雇我需要的人。'让我们面对现实吧。PC不是给胆小鬼准备的。技术太难用再也不是一个借口了。看看iPhone吧。自动化领域也是如此。"
西门子的Batra认为未来创新的关键是产品生命周期管理(PLM),从设计到制造策略的紧密结合。"现实工厂车间与虚拟世界的结合,这将导致公司经营方式的巨大模式转变---数字化的工厂。"
Russ Agrusa是一家位于马萨诸塞州Foxborough的制造软件供应商Iconics公司的总裁和首席执行官,他表示软件巨头微软公司的最新操作系统,Windows 7,是一个"游戏规则颠覆者。"他继续说,"新Windows 7的多触控技术、易于使用的功能使得与制造商运营的交流更自然。"
Rashesh Mody是位于得克萨斯州Plano的自动化供应商Invensys Operations Management (IOM)的投资组合和策略副总裁,他认为,"云计算可能是一个惊人的变化。其次是虚拟化和模拟线程。这项技术主要针对的是降低拥有IT资源的成本。业务流程也将受到创新的关注,如何与我们的客户和集成商互动,如何管理工作流程。所有这些都是如何管理信息这个共同点的延伸。"
这个在"云计算"技术领域正赢得广泛关注的新趋势也称为"软件即服务(SaaS)"。这项技术需要将应用程序和数据保存在远程主服务器("云")里,客户可以从任何地方在任何与互联网连接的且具有充分显示功能的设备上访问,以查看结果。
来自软件供应商myDials公司的首席执行官Wayne Morris预见,信息业和公司的视角通过SaaS 组件和为一体。他预测,"在整个价值链上,新兴技术将推动过程自动化控制及企业制造智能技术与广泛、整体、持续的过程技术进步相结合。"这些措施包括在整个价值链上结合、关联性能指标,由连续指标处理而不是基于批处理的OLAP(在线分析处理)cube信息处理所促成的近乎实时的指标更新,由Web 2.0技术驱动的直观、交互式的指标可视化和分析,以及启动了SaaS且跨越多个企业的整个供应链,需求链和分销渠道的管理。"
另一个设在加利福尼亚州Pleasanton的软件供应商Transpara公司首席执行主任Michael Saucier期望以开放的数据库与无线网络及设备联接性相结合的信息革命为杠杆来创新未来信息传递到人们的方式。
"展望未来,"Saucier说,"我想说爆炸性地采用智能设备将会是驱动自动化和生产运营的最重大因素。我认为我们刚刚开始利用开发移动商业智能应用的潜力。人们逐渐认识到,手机除了用于电子邮件和更新棒球比分以外还能另有用途。只要在计划部署时考虑到规格因素,你可以把任何类型的业务、运营或制造数据存储在手机上。移动商务智能是个人数字助理在制造领域的强大应用。"
显示技术
机动且联通的工人的到来不能仅是瞬时幻想。位于加州Mountain View的自动化供应商Apprion的首席执行官兼工程副总裁Doug Donzelli指出,无线通信技术是转变成为"实时、机动、高生产率工人"的基础。企业可以使用无线通信将数据传入工人手中。"第二个驱动技术将会是OLED(有机发光二极管)屏幕。想象一下,工人能在工作现场展开一幅4 × 8英尺的视频屏幕---而不是一个仅有2 × 3英寸的屏幕。此外OLED固有的安全标定是Class 1 Div 2。因此,结合实时信息,无线通信,更大的数据通道,更好的显示效果,机动的工人将随身带着控制室出来吗?"
National Instruments的Truchard在他大多数研究中关注自动化的芯片和编程层面。他指出,"虽然PACs代表最新的可编程控制器,PAC的未来取决于嵌入技术的纳入。一个例子是能使用软件来定义硬件。"
考虑现场可编程门阵列。"FPGA是电子元件制造商用以创建自定义芯片而普遍使用的电子设备,它能将智能置于新的器件中。这些设备包括三大主要部件:可以执行各种功能的可配置逻辑模块,作为开关连接功能模块的可编程互连接口,以及将芯片数据传递进、出的I / O模块。通过定义可配置逻辑模块的功能和它们彼此及与I / O连接的方式,电子设计人员可以创建自定义集成芯片而无需交付生产定制ASIC(应用专用集成电路芯片)的费用。FPGA就相当于一个能重新连接其内部电路以运行你的具体应用程序的计算机,"Truchard解释说。
ABB公司的Terwiesch预测三个领域的创新。他说:"在查看进程和可获得的实时信息量方面,可视化技术一定会有重大的进展。能够实时地聚焦在某一特定数据集、或过程状态的能力将会提高操作者和工厂管理人员的生产力。对采取一个特定行动将可能导致的情况进行真实的实时模拟,或不将操作者置于危险环境或岗位,这种能力将在过程效率及安全方面产生巨大的成果。我们还将会看到更广泛地使用自动化网络虚拟化技术,这使得所需的物理硬件设备只相当于运行一个进程的一小部分(例如,一个需要14个伺服器的进程可能只需2个了。)——持续统一的标准。"
Honeywell的Urso的补充说,"首要的是,无线通讯将继续对自动化行业产生巨大的影响。其次,我们将会看到工厂里增加的传感技术。我们将会看到创新性的新型传感技术的涌现,这包括纳米传感器以及具有相关分析算法的视频技术。第三,远程服务和支持将在提高工厂效率方面发挥更大的作用。最后,通过操作控制台上操作员与业务应用的集成,我们希望看到更多的工厂将过程数据转换成可操作的知识。操作者将更多地成为业务优化者而不是过程操作者。"
明尼苏达州Burnsville的供应商Beckhoff自动化有限责任公司总裁Graham Harris说:"我看到的不仅是新以太网和基于PC的技术引领制造业和自动化的创新,而且还有融合了更先进工程解决方案的高能力、集中化设备。可以认为这将为自动化控制器带来更强的多任务处理功能。这通常是由一个配备了现代多核处理器的单一工业PC来完成,这不只是在一块控制器上涵盖PLC(可编程逻辑控制器),自动化,运动控制和HMI(人机界面的控制器),而且还跨越到包括各种形式的高精密测量,状态监控甚至是机器人学/运动学。"
降低能耗
芝加哥独立包装自动化顾问John Kowal认为,包含板载多媒体的新技术部分地简化了培训和实际经历。他预计会看到类似于"能源之星"的基于机器整体设备效率(OEE)的评定标准。而且,从文化而不是技术的角度来看,他预见跨国合作的发展。
三菱的Zupan认为嵌入式IT技术,例如进入自动化平台的面向服务框架,将会产生最大的影响。"客户期望自动化设备与IT更高水平的整合,以便更好地经营资产管理,库存管理,生产进度,关键性能指标报告和远程管理。"
Bosch Rexroth的Hibbar认为,开放的通讯标准以及采用网络的自动化市场将刺激未来的创新。他补充说,"能源消耗,不论是从环境影响或是从传统能源资源耗尽来看,社会将受到能源消耗的影响。由于制造业消费所生产能源的三分之一,自动化技术如何更好地管理生产环境中的能源消耗将会引来很多的关注。"
对将用这些新技术来发明创造的未来工程师,Truchard加入了一些忠告。"随着对绿色工程的关注以及嵌入式技术在自动化系统多方面整合的趋势,对于一个工程师来说,只专注一项工程形式也许很快就不够用了。在未来的5到10年里,标准开发平台和高水平抽象工具将革命化工程师设计嵌入式自动化系统的方式。通过数字原型工具,工程师们已将测量和控制算法纳入他们的机械模型。他们还通过高层次图形化编程语言对嵌入式系统进行编程以及对FPGA进行重新配置。由于增加的测量数据,更高层次的软件工具和更强大的嵌入式自动化控制器,工程师们能装备精良地设计新一代高性能和高效率的生产设备。"
技术的本质:技术是什么,它是如何进化的 PDF电子
技术无处不在。技术改变生活。技术推动经济增长。技术划分历史时代。关于技术,我们知道很多。关于技术,我们知之甚少。我们关于技术的认识水平,大致相当于进化论出现之前的生物学。十八世纪法国博物学家居维叶曾经自豪地说:“今天,比较解剖学到达了完美的顶点。单看一根骨头,就有可能确定其在生物分类中的‘纲’,有时甚至能确定它的‘属’。”居维叶没有夸张,当时的生物学家确实对动物家族之间的关系了如指掌,但他们不了解进化论,他们不知道,所有这些动物,都是从哪里起源的。
历史学家、经济学家和社会学家能如数家珍一般详细讨论某一种具体的技术对人类社会各个方面带来的深远影响,但他们说不清楚技术的来源和进化。对技术最为熟悉的工程师们则对这一问题毫不感兴趣。有一次,经济学家布莱恩.阿瑟问著名的技术专家沃尔特.文森蒂(Walter Vincenti),为什么那么多绝顶的工程师,没有一个人尝试过建立一个关于技术的基础理论。文森蒂毫不迟疑地回答:“工程师们只喜欢那些他们能解决的问题。”
布莱恩.阿瑟(Brain Arthur)决定自己动手,探索一个关于技术的基础理论。阿瑟的研究以叛经离道著称。所有的经济学家都说规模收益递减,他非要写了一篇论述规模收益递增的论文,结果,他被斯坦福大学放逐,流落到研究复杂科学的圣塔菲研究所。
在《技术的本质》一书中,阿瑟声称,技术像生物一样,也是有基因、能突变,不断进化的。所有的技术,都脱胎于之前的技术,就像所有现存的生物,都能追根溯源地找到原始的祖先一样。
阿瑟试图找到各种千差万别的技术内在的一致性。依旧用生物学打比方,从外表来看,脊椎动物差异极大,斑马和蝙蝠之间看起来毫无相似之处,但它们但骨骼结构却是高度相似的,它们都有心脏、肝脏、肾脏和神经系统,都是左右对称,都建立在细胞的基础之上。如果我们“解剖”技术,就会发现所有的技术都是一种组合。无论多么复杂的技术,都可以拆成若干模块,模块中又有零部件,这样不断地深挖下去,就会发现,复杂精妙的技术最终都是平凡的零部件的组合。
为什么技术要采取模块化的方式呢?赫伯特.西蒙(Herbert Simon)曾经讲过一个关于制表匠的寓言。假设每只手表都有1000个零件,第一个制表匠一个零件一个零件的安装,若干他出了一个小错,或是工作被打断,就得从头再来;第二个制表匠则把手表分为10个模块,每个模块中又有10个小模块,每个小模块中有10个零部件,那么,即使他装错了,或是工作被打断,损失的只是工作的一小部分。更重要的是,模块化的技术更适合进一步的创新:我们可以尝试把一个模块更新,或是对不同的模块进行新的组合。
那么,所有的这些技术,都是从哪里来的?阿瑟提出,技术乃是对“现象”的捕捉。这听起来颇为异端,技术不是受科学的指导,是科学的应用版吗?其实,科学和技术尽管联系紧密,但二者并非一体。直到20世纪初期以前,大部分技术发明都不需要科学的帮助。原始人看到剥落的燧石中,有尖锐的石片,可以方便地切割动物的肉和皮毛,就发明了石刀、石斧。热衷于炼金术和炼丹术的人们反复尝试,居然误打误撞地发现了很多化学技术。直到近期,技术发明才不得不大量从科学那里“借贷”,比如属于量子效应的核磁共振、隧道效应或受激效应,都是从科学理论中搬过来的。
即使是这些更加精密的技术,其本质也是对某种“现象”的捕捉和编码。技术人员和科学家不同,他们关心的是如何应用。看到物体的摆动,他们意识到可以利用这一“现象”做出时钟;了解到多普勒效应,他们会联系到可以利用这一“现象”测汽车超速。随着大量的“现象”被捕捉和编码,工程师们的工具箱里就更加玲琅满目。工程师们的工具箱里装满了他们已经学会的各种技术,这些技术构成了工程师们的“域”,也就是他们的活动范围。
大部分技术工作都是“日常标准工程”,即按照已经有的技术模版,不断“复制”出解决各种问题的新版本。技术人员应用科学思想就像政客们使用已故的政治哲学家们的思想一样,他们日复一日地使用这些思想,但对其起源的细节却知之甚少。无非是照章办事、比葫芦画瓢而已,最多是在应用于不同问题的时候,会有些小小的改动。但是,不要小看这些微小的变革,积少成多,这些不起眼的创新最后能导致巨大的变化。正如牛顿爵士所说的,顿悟来自于“连续不断的思考”。
当然,这不是否认重大的技术突破,但是,如果你仔细去观察,重大的技术突破并非来自天才观点的横空出世。大部分技术的重大突破来自于对已有技术的重新组合,或是从其它的“域”里寻找新的工具。技术创新中应用的原理大多来自于已有的其它设备、方法,其它领域的理论,发明的核心就是“挪用”(appropriation),一种自觉不自觉的借鉴。正如熊彼特所说的,创新就是新的组合。创新就是“混搭”,是把看起来没有联系的事物联系起来,以一种出其不意的组合重新展示给人们。所有的素材其实都在你的手边,而创新就是大胆地跨界、大胆地模仿:从来就没有什么新技术,也不靠专家院士。
当一个绝妙的点子突然出现之后,技术创新并非能马上实现。从想出一个好的主意,到真正把主意变成现实,还有一段迢迢长路。首先,你可能想到了关键问题的解决方案,但牵一发而动全身,如果你的主部件变动了,那么其它配套的部件也要调整,这又会带来一系列派生的小问题,你必须不断地循环往复、调试修改,直至完成整个系统的重组;其次,技术转化工作可能需要另一个不同的团队。
比如,弗莱明发现了青霉素,但将青霉素现象转化成可治疗的方案,需要对青霉素中的活性成分进行隔离和纯化,需要弄清楚它的化学结构,需要经过临床试验检验其疗效,还需要进行生产方式的开发。这已经远远超过了弗莱明的能力范围。完成这些工作的是牛津邓恩病理学院的霍华德.弗洛里(Howard Florey) 和恩斯特.柴恩 (Ernst Chain)领导的生化学家团队。13年后,弗莱明的发现才转化成盘尼西林。
技术的演进中充满了不确定性。好的技术被广泛应用,往往要拖延很长时间。经济史学家保罗·大卫(Paul David)的研究指出,美国的工厂花了40年的时间才实现了电气化。并非是因为技术不成熟,而是因为配套的技术没有跟上。过去的厂房是按照蒸汽机的要求建造的。电气工程师不懂建筑,建筑师不了解电气化,等到整个经济体系都慢慢适应过来,需要一个漫长的过程。
不成熟的技术却有可能长存。保罗·大卫的另一项研究指出,现有的“QWERTY”通用键盘,其实并非是最优的布局,应为占英语单词70%的字母是“DHIATENSOR”。但在一次打字比赛中,使用“QWERTY”键盘打字机的打字员胜出,这个偶然性的事件确立了键盘的标准。阿瑟也讲了核反应堆的故事。
核反应堆需要不断冷却,同时需要用慢化剂控制中子的能量水平。有三种选择方案,分别是同时用重水做冷却和慢化,同时用轻水做冷却和慢化,或是用气体(通常是氦气或二氧化碳)进行冷却,用石墨处理慢化。加拿大最初使用的是重水方案,英国一直尝试气体—石墨方案,但并不成功,到1949年苏联爆炸了第一颗原子弹之后,美国急于确立自己的核优势,因此匆忙下令将原本用于航空母舰的反应堆重新设计成供陆地使用。海上反应堆采用的是轻水模式,于是陆地上的反应堆也采用了这种被很多专家认为在经济上和技术上都较弱的设计方案。
技术可能会突然爆发,汹涌而来。技术创新的步伐并非是匀速的,有时候跑得快,有时候跑得慢。当技术大潮到来的时候,不是经济适应技术,而是经济“遭遇”了技术。新一轮技术浪潮会让原有的生产模式土崩瓦解,社会组织发生天翻地覆的变化。蒸汽机的出现改变了原有的纺织业,农户不再在家织作,而是到工厂里做工,成了工人。互联网时代又可能会再次颠覆工业化革命以来的企业组织、用工制度,甚至教育体制。
技术永远都不完美,永远都在重构。技术是杂交的,不是纯种的;技术是峰回路转,不是金光大道;技术是随和迁就的,不是特立独行的;技术是有趣的,也是无聊的;技术既是残缺不全的,又是雷同冗杂的;技术吵吵闹闹,熙熙攘攘,凌乱无章,无视一切。技术是一个复杂体系,是一个演进的过程。技术不是古板、冰冷的机械,而是生机勃勃的有机体。你侧耳倾听,才能听到它的婉转轻啼。
来源何帆研究札记、金融时报
求2015中级经济师工商管理专业的环球网校的教学视频,邮箱是sklineu,163的,谢谢
这个问题,你最好能到经济师的扣群里问问,若到贴吧里问问比较好,得到教学视频的可能性比较大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