输血技术材料(输血技术基础知识)

本文导读目录:

临床输血质量管理制度及流程

输血管理制度

(1)输血前由两名医护人员核对交叉配血报告单及血袋标签各项内容,检查血袋有无破损渗漏,血液颜色是否正常。准确无误方可输血。

(2)输血时,由两名医护人员带病历共同到患者床旁核对患者姓名、性别、年龄、病案号、病室/门急诊、床号、血型等,确认与配血报告相符,再次核对血液后,用符合标准的输血器进行输血。

(3)取回的血应尽快输用,不得自行储血。输血前将血袋内的成分轻轻混匀,避免剧烈震荡,血液内不得加入其它药物,如需稀释只能用静脉注射生理盐水。

(4)输血前后用静脉注射生理盐水冲洗输血管道。连续输用不同供血者的血液时,前一袋血输尽后,用静脉注射生理盐水冲洗输血器,再接下一袋血继续输注。

(5)输血过程中应先慢后快,再根据病情和年龄调整输注速度,并严密观察受血者有无输血不良反应,如出现异常情况应及时处理:

1)减慢或停止输血,用静脉注射生理盐水维持静脉通路;

2)立即通知值班医师和输血科(血库)值班人员,及时检查、治疗和抢救,并查找原因,做好记录。

(6)疑为溶血性或细菌污染性输血反应,应立即停止输血,用静脉注射生理盐水维持静脉通路,及时报告上级医师,在积极治疗抢救的同时,做以下核对检查:

1)核对用血申请单、血袋标签、交叉配血试验记入;

2)核对受血者及供血者ABO血型、RH(D)血型。用保存于冰箱中的受血者与供血者血样、血袋中血样,重测ABO血型、RH(D)血型、不规则抗体筛选及交叉配血试验(包括盐水相和非盐水相试验);

3)立即抽取受血者血液加肝素抗凝剂,分离血浆,观察血浆颜色,测定血浆游离血红蛋白含量;

4)立即抽取受血者血液,检测血清胆红素含量、血浆游离血红蛋白含量、血浆结合珠蛋白测定、直接抗人球蛋白试验并检测相关抗体效价,如发现特殊抗体,应作进一步鉴定;

5) 如怀疑细菌污染性输血反应,抽取血袋中血液做细菌学检验;

6)尽早检测血常规、尿常规及尿血红蛋白;

7)必要时,溶血反应发生后5-7小时测血清胆红素含量。

(7)输血完毕,医护人员对有输血反应的应逐项填写患者输血反应回报单,并返还输血科(血库)保存。输血科(血库)每月统计上报医务处(科)。

(8)输血完毕后,医护人员将输血记录单(交叉配血报告单)贴在病历中,并将血袋送回输血科(血库)至少保存一天。

血浆的成分有哪些?

血液可分为血细胞和血浆两部分。血细胞包括红细胞、白细 胞、血小板。这些是血液中的有形成分。血浆中水分占91-92%, 其余是各种蛋白质、无机盐的其他有机物质。血液中所有成分都 经历着新生、成熟、衰老、死亡的新陈代谢过程。红细胞平均寿 命为120天,白细胞寿命为9-13天,血小板寿命为8-9天。正常情 况下,每人每天有40毫升的红细胞衰老死亡,同时,也有相应数 量的细胞新生。

古代有什么输血材料

输血作为一种重要的临床治疗方法,历史还不到一个世纪,人类认识输血却经历了漫长的道路。

远古时代,古罗马的角斗场里,得胜的角斗士会将对方的血喝下去,以获得勇气和力量;

15世纪后期,血液用于治疗精神病,癫痫,抑郁症,怪癖等疾病,未用于失血和贫血;

1616年,英国的Harvey发现了人体血液是循环的,这一发现为输血奠定了科学基础.

1656年,Wren用银制成小管,动物膀胱作为注射器,将药物和血液输注给狗;

1654年意大利医生Folli宣称发明了”输血”,在1680 年出版的书中写了有关他用漏斗,金属管进行输血的试验;

1665年英国生理学家Lower将一只狗的颈动脉与另一只狗的颈静脉相连接输血成功;

1667年法国哲学家,数学家和医生Denis将羊血输入给人,输后患者稍有好转,但数日后发生了严重的输血反应,并有黑色尿出现.10年后法国,英国下令禁止输血,一直持续了 150 年.

1817年英国生理学家和产科医生Blundell用狗作实验时,发现因出血濒死的狗,输入了另一只狗的血液而获救.在此基础上,他将人血输给了严重大出血的产妇,共10例除两例已濒死者外,余8例有5例救治成功.这样举动震惊了欧洲及美国的科学界,以后这一方法延续了约100年.

直至1900年Landsteiner发现了人类ABO血型,1914年抗凝剂的问世,才使得输血治疗走向正轨.开辟了人类输血治疗的新纪元.

输血袋由什么材料制成

GB-14232 以邻苯二甲酸二(2-乙基己)酯(DEHP)增塑的聚氯乙烯(pvc)为主体的血袋

输血与血型的资料

输血配型的原则是输入的红细胞不能具有受血者所缺的抗原。临床器官移植中选择供者和受者时,必须使红细胞血型相配合,其原理与输血配型完全相同。 红细胞血型 有26个血型系统,包括红细胞抗原400多种。与人类输血关系最密切的是ABO血型系统,其次是Rh血型系统。 1.ABO血型系统及其亚型:ABO抗原受控于H、A、B基因,不同个体红细胞膜上表达不同的抗原,形成了A、B、O、AB四种正常型别和许多亚型。ABO血型系统的共同特点是红细胞上含有某种抗原,红细胞上就不存在对应的抗原。ABO血型系统正常型别和绝大多数亚型个体均符合这种规律,故可根据此规律用血型单克隆抗体检测红细胞上的抗原(正定血型),或用标准红细胞检测检者血清中的抗体(反定血型)来判断被检者血型。此外,体液中还存在小分子可溶性ABO血型抗原的型物质,为半抗原。可通过被检者唾液中型物质的检定来辅助鉴定血型。 2.Rh血型系统:Rh血型能识别的抗原共43种,常见的抗原有五种,分别是D、C、E、c、e。此系统与ABO系统不同的是很少有天然抗体,大部分抗体均由免疫刺激后产生。由于D抗原的抗原性最强,故常以其存在与否定为Rh阳性或阴性。 【临床意义】 1.溶血性输血反应:①ABO血型鉴定主要用于献血与输血,如硬献血者与受血者血型不同则引起严重的溶血性输血反应;②Rh阴性的患者输入Rh阳性和血液后,可刺激病人产生免疫性抗体,当再次接受Rh阳性血液时,可造成溶血反应甚而导致病人死亡。 2.新生儿溶血症:“O”型血母亲孕育A型或B型血胎儿时,或Rh阴性的母亲孕育了Rh阳性的胎儿后再次妊娠时,即可导致新生儿溶血症;若Rh阴性孕妇曾输过Rh阳性血液,则第一胎就可发生新生儿溶血症。 3.某些原因不明的输血反应时,应考虑少见的血型抗原刺激。 4.ABO血型与遗传有关,故在法医学上常用于亲子鉴定。 配血试验 交叉配血:病人血清加献血者红细胞,献血者血清加病人红细胞,二者均无凝集、证明血型相同且无其他特殊凝集素,可输血;否则不可输血。 其他血型系统:临床还可见到MNSs系统、P系统、Lewis系统、Diego系统、Kell系统、Ii系统等十分罕见的血型系统。

有没有输血技术副高职称考试书籍

本资料具有以下特点: 1. 适用于全国卫生专业技术资格《输血技术》高级职称考试; 2. 全国第一本针对输血技术高级职称考试的资料; 3. 来源于作者参加高级职称考试读书笔记和平时收集。本资料包含七大部分,均为考试重要知识点,分别如下:第一部分:重点、难点易忘记内容;第二部分:法律法规汇总;第三部分:临床输血学检验(胡丽华);第四部分:临床输血学(汪德清);第五部分:临床输血实验技术(汪德清);第六部分:临床输血技术面试材料;第七部分: 输血技术高级职称考试案例分析121题

一次性输血器是什么材料

是一种经过无菌处理过的Pvc材料,好象也有tpe的,后者价格较贵!

  • 评论列表:
  •  拥嬉辜屿
     发布于 2022-05-30 08:21:27  回复该评论
  • steiner发现了人类ABO血型,1914年抗凝剂的问世,才使得输血治疗走向正轨.开辟了人类输血治疗的新纪元.输血袋由什么材料制成GB-14232 以邻苯二甲酸二(2-乙基己
  •  可难眉妩
     发布于 2022-05-30 12:19:29  回复该评论
  • 高级职称考试; 2. 全国第一本针对输血技术高级职称考试的资料; 3. 来源于作者参加高级职称考试读书笔记和平时收集。本资料包含七大部分,均为考试重要知识点,分别如下:第一部分:重点、难点易忘记内容;第二部分:法律法规汇总;第三部分:临床输血学检验(胡丽华);第四部分:临

发表评论:

Powered By

Copyright Your WebSite.Some Rights Reserved.